每当发生冲突,在一旁劝解的人总会说,“算了算了,相互理解,互相体谅”,现在慢慢说得“高端”了些,说是要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思考。可是,摸着我的良心说,大部分时候我是真的做不到。
我很喜欢一句话,大意是你永远也不要试图去理解一个人,因为你不是他。我一度觉得,这句话适用于每个人、每件事。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经历,没有相同的心理,所以只能尽最大的可能去想象对方的想法,揣测对方的内心,再来做出判断。而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的结果变成了对方觉得你不够理解他,而你却又觉得你已经让步,对方却还不依不饶。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之前我一度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真的很美好,冬天有寒假,夏天有暑假,改改作业教教书,小日子简直不能再惬意了。站上三尺讲台,看着台下端坐的学生,讲讲知识唠唠嗑,一两个小时过的不能再滋润了。后来看到各种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叙述着各种老师的辛苦,也只是在看的时候有些许感触,看过了,也就忘了。同理心?可能有过吧,转瞬即逝的那种。
所以我觉得,同理心是个好东西,可惜我们确实很难拥有。 那事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吗?我的经验是,要想拥有同理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有共同的经历。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汝非师,焉知师之苦?知道老师的辛苦,是有一天,我也站上了那三尺讲台,讲了一节跟辩论有关的知识的课,姑且先把它算作一堂课吧。经历过那一次,我算是彻底知道了讲课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且不谈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多久,就是单纯在那站上两个小时,一分钟也不停地讲话,就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反正,我这个一般人就没受住,最后半个小时放了一段视频算是结尾。看那些写老师这个职业辛苦的文章,最多也只能让我们了解这个职业的相关工作,可要到理解的程度,却是在我这次亲身经历之后才达到的。这以后,谁再跟我说老师这个职业不辛苦,我会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你可以试试,反正我觉得辛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历,就没法谈同理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