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东霞思维拂尘记的第824篇原创文章,字数171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我是陈东霞,写作28年,画画4年
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立志陪你找灯塔,升思维,扩眼界,开启别样人生。
近几个月,被“无力感”亲近,它象一个巨大的怪兽,吞噬了之前累积的所有积极向上的能量,我奋力抵抗,在怪兽面前,努力显得徒劳无功。
但我知道,要改变,要求助,要救赎。
我的办法之一是看书,一本又一本。
无意间发现《力量从哪里来》,是书名吸引了我,作者李一诺。
突然想起,我曾看过1个“力量从哪里来”的视频,也是她。
她从小学习优秀,年级第一保送清华,出国读博,别人6年,她用4年读完。
入职麦肯锡,用了6年,从普通员工,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
2015年任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同时,她还是3个孩子的妈妈,并创办了一土学校。
在外人眼里,李一诺是职场精英、职场女神,她头顶光环,优秀独立,每一行都做到了极致。
但在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力量从哪里来”的困惑,她也认同,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自己的无力感奋斗。
这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一 她的觉察
她说,“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构建了一堵自我保护的高墙”,然后,把墙后那个9岁的“小孩”压在里面,并盖上一层层岩石。
她一路那么优秀,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内心的那种恐惧,她想要获得更多人的肯定与鼓励,来减轻自己的无力感。
当然,她一直在努力,她也做到了。
力量从哪里来,她认为有三个源泉:选择、看到自我、还有爱。
二 选择
1 生活是由小选择决定的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错觉,认为人的一生做好升学、就业、结婚几个大的选择,把握住大机会,似乎就可以幸福一辈子。
但其实并非如此。
人生不是由几个决定就能定格的,人生之路走成什么样子,由看上去很小的一个个“小选择”,带来的累加的结果决定。
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选择哪种出行方式,开会时选择说“Yes”或“No”,大到上述“重大选择”。
这些决定会被生活放大累积,最终决定人生大方向。
2 选择包括“做什么”和“怎么做”。
做什么:人很多时候“想要”,不一定是真的“需要”,而只是别人都这样,比如买更大的房子,比如孩子学钢琴,看上去“热闹”的生活未必是好的。
要学会区分“有效欲望”与“无效欲望”。
我们常常会陷入“什么都不愿放弃,什么都想抓住”的困境,被欲望驱使,像一只整日忙碌的小蜜蜂,很辛苦,但内心彷徨,时不时会怀疑方向,所以就会被无力感击倒。
怎么做:
第1类,不重要的选择:随便选
第2类,没法选择的事:全然接纳。
第3类,比较确定的事情:全力去做
第4类,不确定性大的事:选择与众不同。
“五六个人原则”,不管你在什么环境,你周围的五六个人构成的微环境,对你的影响远远大于宏观环境,我们要重视、选择好这“五六个人”。
选择好坏、选择取舍,这是力量感的来源之一。
二 认知自我
这一点是最难的,也是最漫长的,需要一辈子修行的。
书中说:痛苦的根源是无知,是和我们的“真我”分离的状态。
如何找到“更高的我”——在“小我”后面的那个“真我”,就需要从觉察开始,觉察平时的念头,觉察内心的真实感受。
更深一层,问自己,“我”是谁,愿景目标是什么。
书中提供的方法有,问“五次为什么”、尽情感受和释放、找到一样爱好,比如画画等等。
这些觉察、方法,就像你被困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你以为你被黑暗包围,可一旦有光照进来,黑暗就消失了。
万物皆有裂隙,你的觉知,就是那从缝隙透进的光。
物理规律是给予越多,剩下越少,觉知不是,你觉察越多,收获越多。
所以,“疗愈伤痛的唯一路径,是感受它。”
“孤独的对面不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温暖,而是面对自我的勇气。”
问问自己,如果生命还剩6个月,你愿意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愿意,又想做什么呢?你希望你的墓志铭上,写上哪一句话?
这些问题,能让你看到真正的“自我”,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会给你带来力量。
三 底层的爱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无法选择,但你从中汲取什么,由你主动选择。
我们终其一生在追寻的,就是爱。
如果你的过往,得到了充分的爱,那么恭喜你,你很幸运;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更多是痛苦或磨练,那么,就需要你的智慧去选择,如果能面对、选择放下、面对、接纳,那么你也会得到力量。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不是非黑即白,因为有“有”,就会有“无”。
如果,你也被无力感包围,那么,也去看看这本书吧——《力量从哪里来》。
“在时光的缝隙里,那耀眼的光。”
面对那些曾经和当下的“不敢”,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你自己的生命之光。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