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可救药的文艺青年
-其实我觉得这电影跟《一个人的朝圣》有点像,都是节奏很慢的那种。
=1=
这里的Manchester不是曼联那个,是一个美国的沿海小镇。
故事一开始并不是在Manchester,是从波士顿一栋公寓的门口开始的。颓废压抑的打杂工Lee在公寓门口铲雪的时候得知了哥哥去世的消息。他随即赶往曼彻斯特(也是他的故乡)开始处理哥哥的后事。根据遗嘱,Lee应当作为他的侄子Patrick的监护人。可是很明显Patrick并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他的冰球队乐队以及他的两个女朋友;而Lee也并不想留在曼彻斯特。
电影用了两线交叉的方式,在叙述料理哥哥后事的过程中交代了Lee的那一段绝望的记忆:因为自己的过失使自己的孩子葬身火海,妻子随后也与他离婚。此次旧地重游,也勾起了他那一段痛苦、后悔的回忆。但同时,侄子的生活方式(两条女、组乐队),又带了一丝阳光进入Lee的生活。
电影的最后,Lee并没有留在海边的曼彻斯特,而是把Patrick托付给了另一个监护人,在波士顿继续找了一个管理员加清洁工的工作。继续开始他那一段并不是十分如意的生活。
=2=
经历过鸡汤洗脑的我们,当我们看到Lee和Patrick住在一起的时候,或许我们会以为这是一个叔侄相互扶持走出阴影的故事,。但事实是,回到海边的曼彻斯特揭开了Lee的伤疤。
整个电影,没灌鸡汤。
到最后,Lee还是没法走出过去深渊。他没有原谅过去自己犯下的错误,也没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也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并不是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件事足够影响你的三观。
没有谁可以一下子走出困境,也不可能有一件事的发生就能彻彻底底地拯救你于水火之中。
我们都会走出困境,不过时间是个问题。
=3=
即使这是一部以死为起因的电影,但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压抑着情感。出现大哭的场景只有一幕,而且还不是男主。
或许像故事发生的地点一样,主人公的性格也是如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冰冷透骨。
Lee从波士顿赶到曼彻斯特在太平间看到他哥的时候没有哭;Patrick在太平间呆的时间比他叔叔更短;但在Lee与Patrick的交谈中,不难看出,两人都是一样的易怒、暴躁,而身为叔叔的Lee更是在经历过那场大火后变得不会与人沟通。更加内向。
不只是叔侄两人,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有伤疤,不管是否看得见。只不过,有些人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经可以坦然面对。就像Lee的前妻;也有些人可以改掉陋习,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像Patrick的妈妈一样戒掉毒品,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宿;但也有些人,沉浸在过去走不出来,他无法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这种人就是Lee。
痛苦必将存在,但生活还要继续。
顺带说一句,电影的风景很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