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目录
【读书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目录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与原则由内向外全面造就自己七个习惯概论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习惯一 积极主动习惯二 以终为始习惯三 要事第一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与架构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
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做决定。积极主动的人可以发挥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同时以由内向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
习惯二:以终为始
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要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
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轻重缓急)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位,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
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态意图,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地去了解、聆听别人;卸下心理防备,坦然交谈。
习惯六:综合综效
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方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彼此,甚至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遇的手法。
习惯七:不断更新
在四个基本生活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不断更新自己。它能提升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第一部分 思维模式与原则
由内向外全面造就自己
作者认为“品德”比“个人魅力”更重要。品德指的是诚信、谦虚、忠诚等;个人魅力指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等。如果没有好的品德,那么其外部的技巧,也就是个人魅力早晚会失败。
作者还强调了“思维方式”,我理解为价值观,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引我们正确而高效的生活。作者要求基于原则的思维方式。原则=品德。
上面的图中,有3个习惯是个人领域的成功,3个习惯是公众领域的成功,作者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
七个习惯概论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见图2-1)
为人和观念的改变是螺旋式向上的过程——为人改变观念,观念反过来改变为人,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向上成长。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方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更上一层楼。
有关“效能”,最重要的是“产出/产能平衡”,如果光光想要产出,也就是短期利益,那么损失的是产能,长期利益就会损害。我们需要平衡他们,例如我们为了多收获几枚金蛋而熬夜,亦或者为了提高效率命令你的同事,都是不好的做法。
第二部分 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 积极主动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亨利·戴维·梭罗
书中介绍了一个很有用的反省自己的方法: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把意识转移到屋子的某个角落,然后用心客观地审视自己,你能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吗?你能描述现在的心情吗?你现在精神状态如何?再想一想你的头脑是怎样工作的,它反应灵敏吗?
人类有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这是我们能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培养和改善自身习性的根本原因。
关于环境和条件对我们的作用,是影响巨大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如果我们自觉受它们控制,那么就和巴甫洛夫有关狗的实验一样,只是接受刺激,然后给出回应。
实际上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看待事情。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里的责任感指的是能够选择回应的能力。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在婚姻中,先让自己努力成为模范丈夫,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而不是揭发别人的错
对于积极主动后可能犯的错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
积极主动的人要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习惯二 以终为始
作者给出一个场景: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好友齐集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此时此刻,你希望人们对你以及你的生活有怎样的评价?通过这个思考,你可以大致思考你想当什么样的人。
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并非与之南辕北辙,并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自己的使命宣言,一种在每个“角色”(儿女、学生、管理者)上列出自己的原则)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
你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你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 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
“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Physical/Second Creation)。
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第一次创造,可能是自己主动设计的,也可能是外部环境、他人安排、旧有习惯限定的。依靠我们的自我意识、良知和想象力,我们可以审视各种第一次的创造,并掌控自己的那一部分,即自己撰写自己的剧本。
- 自我领导
“以终为始”的另一个原则基础要求自我领导,也就是第一次的创造,在脑海里想好自己要做的事,它是人生的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很有可能方向偏离,被外部条件带偏。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习惯三 要事第一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歌德
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创造或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流露。它要求我们运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做好习惯三要求自己有独立意志,能够做到在特定时刻始终坚持自己的既定价值观,不屈服于一时的冲动和欲望。
如果把事件分类的话,无外乎四种,重要+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紧迫、不重要+不紧迫。作为一个高效的人,我们应该关注在重要+不紧迫的事件中,减少重要+紧迫事件的发生。比如考研将临才努力复习,应该是要在前1年就要着手准备。
自我管理四步骤
确定角色。写下自己在家庭、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一些事情。
选择目标。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这几个目标中最好有几个重要+不紧迫事件,与你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
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分配任务到你想要的一周中的某个具体日子去。
每日调整。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当你每天早晨审视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的时候,你会看到,由于内心的平衡,自己已经为角色和目标进行了合适的优先排序。这种日程安排是灵活的,是右脑运作的结果,是建立在自己对个人使命的认识的基础上的。
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上面👆的管理方法,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