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Ultraman,他目前正在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本篇文章中,他分享了他使用标签(上下文)的经验,当然,每个人的环境、状态不同,标签也会不同,比如本文作者正在上学,就暂时不需要设置Company的标签,但很多上班的读者就需要设置Company上下文。可以给自己设定一定的摸索周期,然后固化标签(上下文)的设定,不要频繁的调整,否则你可能会觉得OmniFocus没有那么顺手。
——李长太
李长太老师的网易云课堂完整地讲了一遍OmniFocus的功能和使用流程,相信大家看完后都有这么一个困惑:“标签”或者“上下文”这个东西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我也曾经在标签上煞费苦心,经常有一个想法就贴一个标签,比如说这件事情优先度高,就贴一个“高优先度”标签;这件事情优先度低,就贴一个“低优先度”标签。久而久之,发现自己的系统里已经出现了十几个标签,都不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了!
标签是一种预处理
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我才领悟到,标签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标记,更重要的是排除掉那些不符合标签的家伙!这样我们才能把精力Focus到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上,因为贴了标签就相当于给事情做了一次预处理。
广义上讲,OmniFocus自带的旗标功能也是一种标签,只不过它属于最显眼的标签;其它的标签虽然没有橙色旗标那么显眼,但是也要满足一个标签的自我修养——让人第一眼就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正如自己立下的flag让自己知道要动手去做那样。
我的标签案例分享
一共8个标签,大家能不能第一眼看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todo list表示的是这个任务需要自己进一步细分,把单个任务拆分成一系列任务,例如复习六级可以拆分成:做模拟卷1,做模拟卷2,做2017年真题等等
watch list表示的是需要自己跟进监督的任务,通常为重复的任务,比如:每个月整理一次账单
someday是自己猴年马月要做的事情——它们比那些一闪而过的家伙更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但是现在没有条件去做,于是通过这个标签来让自己以后再次找到它们,比如:买一台最新的MacBook
home这个标签是设置了地理位置提醒,用来提醒我回家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
easy do标记的是那些一步就能完成的简单任务,比如说:下楼取快递。之前提到我设置的todo list标签,就是为了将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拆分成全部是easy do的任务组
focus这个标签用来标记自己需要认真去做的事情,当自己看到这样的事件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写到一张便利贴上,然后屏蔽手机开始番茄工作法那样的专注时间
not willing这个用来标记自己不是那么愿意做的事情,但是看到这下面也就两个任务,我觉得可以取消掉这个标签了
最后那个go out标签,我设置了三个多月也没有哪个任务到它下边,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个假标签——也就是说,自己几乎用不上它!
项目和标签
如果“项目”是横平竖直的大马路,那么“标签”就是抄近道用的小路。所以标签的使用不在于多科学合理,而是在于方便适宜。大家都知道,人的脚印最多的地方最适合铺小路,那么对应到app里面,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或者情境就是标签的在最佳选择。
怎样知道自己应该设置哪些标签呢?这个就没有捷径了,需要自己尽可能多尝试,然后逐渐调整。像我也是由最初的接近20个标签,精简到如今的8个;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有两个标签下几乎没有任务,那么我就会考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需要这两个标签?然后把它们取消掉。
总结
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在通过GTD进行决策的时候,不仅可以走项目这条规划整齐的大路,也可以走标签这样的小路。不过小路不能修建太多,否则就容易把自己绕迷糊了。
想学习OmniFocus课程的朋友,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