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是台湾的一个离岛,同样浸润在台湾文化的气息里。从厦门五通码头,只需要30分钟的船程,你就能从一种文化马上进入到另一种文化。
1
金门的公交站实在是很不起眼,就一个站牌孤零零地竖在路边。
我当真没有看见。
到码头对面的超市里问路,美女店员和我娓娓道来,甚至推门而出,站在路边为我指点。无奈我依然没有望见,眼睁睁走过了车站,猛然回头,一个台湾帅哥笑着问我们:“你们是要坐公交车吗?”然后指了指不起眼的站牌,“喏,你们是要去金城镇吧,就在这儿等7路车。”
台湾人的指路,着实温暖极了。记得两年前去台湾本岛,同行的一位老师在台中溜达后不知道怎么走回酒店,就在红绿灯处向一对夫妇询问。他们也不知道酒店在哪,但此刻红灯已转为绿灯,那对夫妻并没有离开。那位太太让先生用手机查查地图,然后一路陪着我们的老师抵达酒店。这样的暖意在台湾的文化里,似乎司空见惯,倒是我们大惊小怪罢了。
2
夕阳下,我们路过金门县金城镇中正国民小学。
我和朵儿有了在垦丁参观小学的经验,长驱直入。朵爸则按照大陆的学校规矩主动去和保安“报备”,得到“欢迎,请参观”后,才得以跟上,然后一路感慨“怎么可以随便让人进入学校呢?就不怕有坏人吗?”他终于亲眼得见何谓“没有围墙”的学校。
在学校宣传栏里,我们看见了金门县小学老师招考的试卷。语文试卷里,考查的成语并非都是常见词,文学常识,唐诗宋词、余秋雨的文段,还有许多现代诗均在考核之列。不仅如此,试卷的最后一部分,详细考查了金门的历史文化知识——金门先贤、规模最大的宗祠、风狮爷等等。这样的考核要求,应该对于教师在未来的课程中更好地融合金门的本土文化有极大的好处。反过来问自己,我能清楚地知道那些属于福州的历史吗?
由于暑假,教室紧闭着,但校园文化依然清晰可见。校园里有好几株很大的榕树,让学校的每一个转角都有绿色的自然的美。教室外的墙上挂着“亲近自然,爱护大地”、“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牌子。教室门口还贴着他们的课程表,低年级的孩子只有一个下午需要上课,课表里还有许多“生活课”——曾向台湾老师了解,生活课是探讨人与自己、社会、自然的关系。最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竟然还设有一间“集哺乳室”,说也是鼓励生育的一种手段,但为少数人专门留出一间,在我看来,就是很有爱的一件事。
3
金门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交通也不是那么便利,我们选择了跟随“台湾好行”二日游。
还记得刚上车,导游便和我们说:“来金门,有的人是来了解历史的,有的人是来拍照的。”我内心一笑:从现在开始,我是要来了解历史。
不得不说,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金门人做足了准备。几位随车的导游水平确实都不错,历史文化讲解地相当到位。他们总是在反复强调:了解战争的年代,是为了让我们不在重蹈覆辙,更好地实现和平。行程中好些景点是先让我们看视频,有了感性的认识与了解后,再带领我们仔细参观。馆内的专业解说也充满历史感,让我们受益匪浅。
由于朵爸的爷爷曾在金门战斗生活过,并写下《我在金门的日子》一万余字,于是我们这一路还有寻找、考证的意味。热情友好的吴导游,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我们查找更多的资料,询问了家族里的长辈。只是由于时间久远、信息缺失,虽然我们找到了爷爷文字里提到的将领与古宁头战役,但依然没有找到属于爷爷的痕迹。
这片土地,没有宽阔的街道,也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但当我们踏上的那一刻起,美好的文化就扑面而来,简陋的建筑背后却留存着温暖的幸福。
无怪乎,他们说,金门是台湾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