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战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生长——威尔士的旷工少年,失恋的美国法律大学生,穷困的俄国兄弟,英俊的英格兰伯爵,痴情的俄国特工……几个家族命运的命运像一幅幅画卷展现给读者面前,波澜壮阔地揭露了真切的20世纪。
01
福莱特这本书,花了三天一口气读完的。好的作品就能让读者有一直往下看的动力。首先“巨人的陨落”这个题目就让人有疑惑,“巨人”究竟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国家。与巨人陨落相对应的是平民的崛起。福莱特在书中塑造了两个士兵:一是威尔士的旷工比利,二是沙俄的格雷戈。他们都善良正直,吃苦耐劳,虽然个人境遇不一,都走向了反抗的道路。前者果敢地向上级告发军事行动,后者大义凛然地枪毙了作恶的上司。
整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多人称多角度叙事。比如第一章:
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特教堂加冕这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下了矿井。昨天比利刚满十三岁。
第二章:
菲茨赫伯特伯爵时年二十八岁,他的家人称他菲茨,在英国富豪榜上排名第九位。他不用做任何事情便可挣得巨额收入。
第三章:
格雷戈里.别斯科夫看着他的弟弟列夫从大个儿美国人身上弄钱,心里十分焦虑。他担心有一天列夫的魅力再也无法让他摆脱困境。
这种代入,让读者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以时间为切分点,每一章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人物出场顺序也是精心安排,以“矿难”为中心,将伯爵与平民交织在一起。
正如福莱特在语言里所称:“很多作家只写能取悦他们自己的东西,并模模糊糊地希望这也能取悦别人。但我写每一页都在清醒地思考:读者怎么想?读者觉得这是真的么?读者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以读者的期待为中心,按时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切分,在第一章比列的背景介绍就写了几万字,第三章格雷戈里出场仅用几百字。人物安排的速度张弛有度。
02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人生图景。《巨人的陨落》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就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战争中很多人物的死亡就无意义的。写到最后比利没有死,还当选为英国工党成员。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珍贵,福莱特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福莱特拿到“畅销小说大师”的称号,还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这样的荣誉名至实归。
他对战争的态度,体现在每个小人物的对话里。
我亲爱的,万一我们活不活这场战争,哦,老天,就请让我们像夫妻那样共度一晚吧。P.S:德国在一小时前入侵了比利时。
茉黛在战争打响后,终于有勇气突破哥哥菲茨的阻碍了。
她在信中这样写道:
我愿意,我真心实意想嫁给你。但你到底有何打算?我们去哪儿生活呢?
就这样这两位深爱的恋人,在两国交战的事实面前,选择了做爱,来反抗战争的残酷。如果明天将要死去,为何今晚不去享受肆意狂放的乐趣呢?
03
《巨人的陨落》茉黛与沃尔特的冲突,通过性格冲突和双方各自历史命运出发,充分展现阶级对立的不争事实。
在停战日的第二天,茉黛给沃尔特写了一封信,她很害怕战胜的协约国对德国人施加惩罚。“我们相互间的仇恨会持续多久?”茉黛对赫姆姑妈说,“一年,十年,还是永远?”
这场战争的代价太大,平民厌倦了配给制和高昂的物价,战争结束的太晚了。茉黛与沃尔特的矛盾一次次加深。众人期待的和平世界究竟什么时候到来?
16个月后,也就是1919年6月,这一天终于来了。内心纠结的茉黛终于鼓起勇气,和沃尔特宣布结婚的消息。
我们要说这是新世界秩序的象征。在和平条约签订的时候宣布这桩英德跨国婚姻。
福莱特笔下的战争,有无数无辜牺牲的士兵,却没有被战争摧毁的爱情。战争是残酷的,而身处战争的情侣却可以跨越国与国之间的仇恨,阶级与阶级的对立,最终以“爱”的名义赢得了永恒的幸福。
也许,这就是作者本身对战争、对爱情的态度吧。一位悲天悯人的小说家,怎么忍心把两个深爱的情侣在战争中写死?他只会把这种力量以历史叙事的大手笔传颂下去。
这是畅销小说家的魅力,也是人类面对残酷世界最好寄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