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醒悟
1
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大脑是我的一部分器官,就像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手一样——都是我在“控制”的。
如果以前听谁说:你的大脑控制了你!
我一定认为他疯了!
当看到书中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决定尝试认真地用大脑去“看”大脑,而不是凭“感觉”去判断这句话的对、错!
在“看”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一句话:学习是“反人类”的,所以它是“痛苦”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脑选择“它”喜欢做的,而不是痛苦的。
比如:我正在背英语单词,过了一会,我的“思绪”悄悄地、慢慢地从背英语这件的事(痛苦),飘到别的地方(因为背英语是要强迫“大脑”去记忆,谁愿意被“别人”逼着做不愿意的事),然后,“大脑”发现“我”没有注意到它没认真“学习”,就放开手脚的从地上飘到天上,又飘到海边、田野,又飘到KFC……
在我不知道“我们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时候,我是不会意识到这个时候是“大脑”控制了我。
现在,我知道了这时候是“大脑”控制了我。那么,接下来我才有可能尝试摆脱它的控制。
也就是说,只有我****“知道”了,才能去****“做”!
运用(可能不恰当):
有过这样的经历,跟家里人聊天时,本来好好地说着“东”,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西”(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产生),最后变成了为“西”而争吵。
( 我的理解:“情绪”的一部分是由书中提到的“幻觉”产生的。)
现在,加了一个“分析”的过程——思考。思考完!
对Ta说:我的本意是“什么什么”,不是你所说的那样,你那样说跑偏了,请回到刚刚说的事“什么什么”上来,我们重新来过。
这个先在家里练手,再到外面运用!
结论: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分清“无意识地受大脑控制”与“有意识地控制大脑”之间的区别。
2
何谓心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当一个人认知一系列正确的道理后,可能会将心智开启。(笑来老师用了一个“可能”。)
那怎样才能开启心智?
答案:人与人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就是你的知识、经验(通过学习)一点点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知识的吸收、经验的总结)。
当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
怎样提升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模式?
除了通过自己学习积累外,还要去寻找“高级导师”,向他学习“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模式”,并把自己的方法模式与其对照,找出不同。然后,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努力缩小与导师差距。——这也是重要的学习与积累方法。
3
在019页,笑来老师讲了一个例子:“一个道理是正确的,却因为讲述道理的人所做的某件事欺骗了大家,从而这个道理就被怀疑、否定。”
我们往往是把“道理”与“所描述道理的那个人”划了等号。
类似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在《好好学习》中,成甲老师讲了一个例子:
别人同我开会讨论时说:“成甲,你上次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的对不对; 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我就会回击:“胡说,你做的项目才烂!”
改变
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下次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
“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4
疑问
对于笑来老师提到得 “有些认识,哪怕是简单的常识,也需要亲身经历后才能真正体会”非常认同。
但对于在小结(025页)中,提到的“甲”“乙”有不同的想法。
曾经,因为 “没学过什么,就会错过什么!”的心理,盲目地报了许多课,每天都在“学习”不同的课程。
最后,导致越来越焦虑;越焦虑越去“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当然,“没学会什么”,肯定是“会错过些什么”的,问题是时间、精力的限制,没有办法每一样都学。
所以,现在选课的时候,会问自己“学这个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选择。
这也许就是“心智”不够而造成的“局限”。
可能在以后会找到答案。
****心声:
第0章 004页 出现“deadline”(最后期限)。
在前三周的时间里饱受“deadline”的折磨,终于没有完成任务。
也应验了笑来老师说的情况: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其实,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的任务是早就定好的。
问题是:没有提前准备。按照“惯例”反正在deadline的时候都会完成。(自己骗自己,大脑控制了我!)
直到周六也没办法完成,“错误估算所需时间”,因为要认真思考,才有输出!
****做出的改变:提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