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内容,也需要演讲者用好的状态把它呈现给听众,没有人会愿意听到一个状态低迷的演讲者死气沉沉的声音,没有状态的演讲者一开口就让听众有抵触心理。状态一定是决定最终演讲效果的重要元素之一。那么,如何拥有最佳状态投入演讲呢?
1、冥想
距离上台前五分钟,是最紧张的,这时候大脑会出现各种拉低情绪的负面信息。比如,
“要是紧张忘词了怎么办?”
“万一讲砸了怎么办?”
“他们都讲得太好了,我上去不是丢人吗?”
“今天的听众感觉都不太友好,万一有人直接否定我的观点怎么办?”
……
上台演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它的心理。一旦我们接收了这些负面信息,那么结果一定会如你所愿,失败是必然的。
上台前十分钟,找个安静的地方,通过静坐冥想让自己清空,就像一杯水一样,把水倒掉,才能有更多的资源进来。
2、运动放松
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常见的方法。很多人演讲前太紧张了都会通过活动身体,比如做俯卧撑等来放松自己。做运动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放松人的肌肉,分散人的注意,让人暂时忘记演讲的紧迫感。当然,这种方法使用的时候也要适当,不能影响自己的状态,不然还没上台自己就已经累到了,让身体发热起来即可。
3、定情感
当你打开了情感这个开关,就能释放你内心的热情。
根据自己的立意和内容确定整篇演讲的感情基调,或者是情感热烈的慷慨激昂,或者是平淡故事的娓娓道来,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要想传递情感,首先自己要有非常丰富的感情,在做演讲的过程中脑海中要联想事件发生的画面,视觉的冲击往往更容易激发人的感情。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代表的画面不同蕴含的情感也不同,我们表现起来就应该有所差异。
比如,当我们说到“高兴”应该眼角带笑,嘴角上扬,语调也要更轻快一些;说到“悲伤”就恰恰相反,语气更低沉,眼中暗淡无光甚至伴随着低头叹息。这些情感地表达伴随着语言的“轻重停连”传递出来。
演讲前多问问自己:我要用什么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