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除草、剔苗、浇水、上肥料等一系列的劳作之后,终于到了秋收季节,掰玉米、挖红薯、腾芝麻,又是一连串辛苦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变的是小麦换成了玉米,不变的是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重复生活,他们真的是那么执着又伟大,靠着勤奋的劳动养育了自己的家庭。秋收过后就是翻地种小麦,又一个循环开始了,这回是玉米变成了小麦,其他的依然没变,就这样重复着循环着。
在这种强度和密度的劳动之下,子女的教育与地里那些庄稼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虽然他们也知道要想出人头地还是得靠读书,可与吃饱穿暖比起来,那些遥远和缥缈的看不见的未来实在比不上现实中的除草、施肥,可也因此成就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千古名句。
洗衣做饭,上学写作业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就像他们的父母伺弄那些庄稼一样熟练,仿佛与生俱来的本领一样。传承难道只能以这种形式继续下去吗?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又或者像一个迷宫一样,可能永远走不出去也打破不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