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写生日记录
秦岭写生十六稿
秦岭就在身边,不需远行。身为画者日出日落都能见到他,且在第一时间,第一冲动里,最先把他画出来并跃然于纸上,那是上苍恩赐的福利,我们何其的荣幸!因而,我给学生们讲,山在这里等,你们在那里!
秦岭的伟大,人人尽知。秦岭的山川河流,草木村舍,他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丰富的内涵,人人也尽知。那么,用笔画出秦岭里外,东南西北的风物,若是仓促简单化!怎么能准确地让世人知道他的壮观,岂不渺小了他。画秦岭不容亵渎,更不可以玩虚无。我们仅存的只有守护之心和敬畏之感。《韩非子》讲,画鬼容易,画犬马最难。鬼怪我们没有见过,可以随心而欲,信笔胡抹。可以在白纸上画个圈圈称之为鬼。然而,我们总不能指着硬说成是鹿、是马吧!何况,秦岭就在眼前。往往所谓的形而上能忽悠不懂的人,而形而下常常被人蔑视为低端。低端和高端,其实多数被偷机取巧者强行盗用。为了避开这些争论不休,绕舌聒噪的话题。故而我在写生其间尽量向着真实不虚靠拢,取景以多、以繁杂、以大场面为主要描绘对象。那些玄之又玄,虚之又虚,夸张的、变形的、抽象的、当代的、现代的、许许多多的观念,我不会考虑套用。能做的就是老实、夲分地一笔一笔画,记录写生其间时间的轨迹。这也符合我反对假大空,假大假,伪艺术的习贯做法。写生十六稿全部以写生过程中,我见、我闻、我感为依据。山里涓涓的溪水,茂密的草木,苍莽的群山,悠您的白云,他们任何符号都是我画心的发酵剂,由此起画不可止笔。一切一切的朴素,让我动容。当你拿起手机拍摄山里的居民时,他们会心纯朴的笑着招手于你,当你画累时过路的老大娘喊着让你任意去她家休息,既使没有人在家看门她也会允许你去。行走在山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无以言表。多么友善的山里,内心的温暖立刻会热透心窝,红及我们写生人的脸夹。深临这般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画笔自然会慢下来。这时侯要画的点、线、面和层层相加的叠彩,突然变的那么凝重、端庄、严谨而迟涩,其求实就成了必然。
艺术是对生活的提炼,让生活升华为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而生活中的事物有是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库房。深入生活去找寻艺术则不会枯竭,写生是这条法则的有效途径。走进生活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而进行的艺术活动,按照西方的美学观,可分为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显然,室内之物不如室外之物鮮活。在世界范围内,西方绘画艺术欧洲是核心,中世纪欧洲的画家们以在室内描摹创作为主。后来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绘画新的描摹形式,它与传统的古典画风相向而驰。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均具有先示性,德拉克洛瓦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努力寻找色彩在外光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到十九世纪后半期,印象主义彻底引领了西方绘画艺术走进自然,对照实景描绘的潮流。他们努力捕做物体在外光条件下产生的丰富变化。莫奈的《日出》,梵高热情奔放的笔触色彩,充分证明由写生而生发的旺盛艺术生命力。在地球东方岁月的时间中,玄学、儒学占据着主流的思想地位。那些由修行体悟到的玄妙画理左右着艺人们的思想,艺术作品中大量的留白可以理解为江河湖海、千军万马,圣贤书里把人的五官描述成三山五岳,“玄虚”被中国式哲学解释为“道”、“无为”等。然而,这些都不是真实事物存在的客观现象和具体轮廓。南朝宗炳《山水画序》“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谢赫《画品》六法,之三“应物象形"。较早用文艺论著为中国人的写生总结出了方法。但是,早期的画人并没有真正拿着画笔走进大自然对景描摹。相反,先人们而是在洞察熟悉,真山、真水、真花、真草、真禽、真兽、真无限之后,回到书房化万象于白宣之上,臆造出诸如:展子虔《游春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王维《辋川图》、董源《潇湘图》、赵幹《江行初雪图》、沈周《庐山高图》之类意境深邃的千丘、万壑、重山、峻岭、林泉、飞瀑、楼台、亭榭、日暮、烟雨、苍寒。中西方传统的人文学科价值取向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人文学科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导向,而西方人文学科多半则以科学事实为为艺宗旨。所以,中国人才提出饱看名山大川,用记忆经意象代替写生,以此收集素材再在画案上完成创作。清朝人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这个意思。直到近代去室外对景写生才被引进到中国的学科建设中。当然,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要想长久,在新的语境下兼容并蓄,中西互用才是真理。完全西化或完全中式化都不失偏颇。从目前看不管在那个时期,亲近自然图写其物状,肯定为画人首选必须之事!
写生是一件充满乐趣和艰辛的艺术实浅活动。乐在于依笔游艺于天地间,而神思畅朗。苦在于临风霜雪雨,而淡然静处,心与笔速不停歇。我们的写生结束了!写生的冲动,画的热度随之烟消云散,于是画笔便落在第十六稿上。在夜灯下我数来数去,真想多画几张,可是时间不可追呀!你走它也走!
那就十六稿吧!
袁斌于叠彩画舘2019年10月17日
袁斌简历
工书法、篆刻、绘画
叠彩画舘舘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现供职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著有:叠彩《造境》
《重走上林苑》《袁斌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图腾袁斌卷》
《中国历代碑石原拓选》等
长期致力于袁式“叠彩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