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班后,打开手机。铺天盖地都是与高考有关的新闻和段子,而一条《汉中女大学生上午产子下午就去上课20天后死亡》的新闻,却让我陷入沉思。
女主角是汉中一航空科技学院大二的学生,5月17日上午,大学宿舍里,在闺蜜的帮助下,生下了一名6斤多重的男婴,下午继续回学校上课。6月6日清晨,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岁,多么美好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故事的来龙去脉我就不在此一一敷述,想了解的朋友可以上网了解下。
近几年,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诸如大学宿舍里生子、下水道弃婴等新闻已屡见不鲜。现在看到这些,不是同情和惋惜,而是变得麻木不仁了。很抱歉,我的态度可能过于偏激,但至少毫无保留,且听我慢慢解释。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后,请不要第一反应都往教育身上推。我们无需抨击教育的保守和落后,这是一个信息无比发达的时代,你想了解的或者不想了解的,互联网都会塞给你。
只要悲剧不是发生在大多数人身上,那么这一小部分人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否则悲剧还会继续上演!作为一名大学生,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吗?没有什么是可以比生命更珍贵的了,上午生完孩子,下午就去上课,这像是和生命在开玩笑。
其实,静观人生,大多数人的一生轨迹相同。造就学业、结婚育子、赡养老人、安享晚年…….作为世俗中人,我们大抵逃不过这些。
每个年龄,必然有其独特性。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这是我比较认同的观点。大学,还是要以学业为主,生儿育女这些,没有必要那么迫切。即使是意外发生的,也不能原谅,成年人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大千世界,爱情有无数种形态存在,每个人的爱情都不一样。从最初的你侬我侬到最后的白头终老,这便是大半个人生了,中间的酸甜苦辣需要自己去慢慢品味。
我最欣赏的爱情,要数梁思成和林徽因了。一位是著名的建筑学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即使命运多舛,但他们的故事至今让人们讴歌。
在梁启超和林长民的撮合下,两个人走到了一起。那一次的车祸,林徽因更是每天照顾梁思成,随后两个人开启了美国留学之旅。1926年,在梁思成的帮助下,林徽因当上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随后又当上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圆了“学建筑”的梦。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以优异的成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12月,在美国宣布正式订婚。1928年3月,两人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举行婚礼。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他们是中国古代建筑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他们在共同的领域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并达到了同一高度,她是他的助手,他是她的亲密爱人。这该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啊,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的情况下,追求精神层次的爱情。宁缺毋滥,说的也包含了此道理。畸形而又扭曲的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的一大败笔。
想起去年的新闻,两95后"小情侣"因家人反对选择"私奔"挨饿偷东西被抓,想想都觉得心寒可悲。他们不理解,爱情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每天为生存而愁眉不展的夫妇,你认为他们会是幸福的吗?即使某些瞬间会有小幸福,也是不能持久的,是弱不禁风的。
鲁迅先生在《伤势》里曾说道:“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那个时候,我并不明白此话的真正含义,只是出于死记硬背以便应付考试而已。这句话放在这里来讲,再合适不过。
活着,是爱最基本的条件。而优雅的活着,更是美好爱情与婚姻的必要条件。爱自己,也是对自己爱的人最基本的尊重,柏拉图式的爱情或者自由主义者的爱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朝夕相随、生死与共。爱情需要“物化”,他是基于基本的生活的,诸如柴米油盐,没有生活基础的爱情势必会破灭。即使故事开头的女主角和男主角经济条件再好,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因为,这不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若想要更好的爱情与婚姻,那么,请努力吧!包括女性!热爱你的生命,并为爱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这样的爱,才能熠熠生辉啊!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恋上我的日记
关注请直接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