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书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智慧,照亮人生。请立即点击“沉浸书话”关注订阅,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虽然都是传说,但在传说中的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着发生过的踪迹。
黄帝视作北斗的后代,向人们诉说着天文的根源方位探索。
黄帝四面,概念出了空间上0-1的架构,指南车的使用完成了架构验证。
文字的创造使用,彻底使人类的“智慧寿命”得以无量级的延长。
宇宙自有宇宙的规律,偶然也自有其偶然的必然规律。
三皇五帝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出现了三皇五帝来治理三界。
三皇:伏羲(天皇)、女娲(人皇)、神农(地皇)
五帝:黄帝(轩辕)、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
夏朝:禹
五帝——炎、黄神话传说
【黄帝的传说】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
黄帝姓姬,是少典的儿子。少典从蟜jiǎo氏的部落里娶了个妻子,名叫附宝。
一天夜晚,附宝看见一道电光缠绕北斗,把宇宙照的通亮,腹中有感而怀孕。
一直孕育了二十五个月,才在青丘这个地方生下了黄帝。
因此,黄帝是北斗的后代,后来崛起为中央天帝,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
除了中央天帝的黄帝之外,还有四位天帝。这五方天帝,各自掌管着一方事务。
东方天帝太皞hào,辅佐他的是木神句gōu芒,手拿一个圆规,掌管春天,是春神。
南方天帝是炎帝,辅佐他的是火神祝融,手拿一杆秤,掌管着夏天,是夏神。
西方天地是少昊,辅佐他的是金神蓐rù收,手拿一把曲尺,掌管着秋天,是秋神。
北方天帝是颛顼,辅佐他的是水神玄冥,手拿一个秤砣,掌管着冬天,是冬神。
黄帝本人居中央,辅佐他的是土神后土,手拿一根大绳,四面八方都管得着。
他们一起组成了以金、木、水、火、土为秩序,以黄帝为中心的五方神的统治。
然而黄帝建立起这样井然有序的天地,也并非就一帆风顺了。
黄帝养性爱民,不好征伐,可是四方的天帝却密谋联合起来,要推翻黄帝。
黄帝于是决定举兵制服四帝,使他们彻底归顺。
最早的天、地、人三界是可以相通来往的。
黄帝在人间的部落和其他许多氏族和部落,一起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这些部落中,黄帝的部落最有名,他带领的部落最早定居在西北方的姬水,后又搬到了涿鹿。
与黄帝同时的炎帝,在姜水附近也有一个部落,他是这个部落的首领。
炎帝与黄帝是亲戚,在黄帝部落不断兴盛起来时,炎帝的部落却日渐衰落。
那时,东南方还有一个部落叫九黎,部落的首领叫蚩尤。
九黎原本是归属于炎帝的一支部落,但因蚩尤与炎帝不和而离开。
蚩尤力大无穷,骁勇善战,他共有兄弟八十一人,个个都是彪形大汉,身长数丈,铜头铁额,凶猛异常。
他们以铁块为食,长有四只眼睛,六只手,两只像牛蹄子的脚,头上还长着两只角,耳朵两旁的毛发笔直坚硬,像排列的剑戟。
九黎部落雄踞东南,常常仗着自己的势力,侵扰别的部落。
后蚩尤打败了炎帝部落,并且想吞并掉,炎帝不得已开始与黄帝联合对抗蚩尤。
起初,黄帝想以仁义感化蚩尤,想用道理说服他收兵。
可蚩尤根本不听黄帝劝告,一意孤行烧杀抢掠,气焰嚣张,黄帝只好迎战蚩尤。
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摆开战场,因这场战争是蚩尤发动,他做了充分准备,而黄帝被迫应战,没什么准备,故开战后黄帝接连吃了几次败仗。
一次作战中,蚩尤使用法术,喷出弥天大雾,把黄帝军队围住,使他们辨不清方向。
黄帝军队深陷迷雾,冲不出包围,蚩尤军队则自由出没于大雾,时隐时现,黄帝被打得狼狈不堪。
后来黄帝身边一个叫风后的大臣,根据北斗七星永远指向北极星的现象,发明了指南车,用它作战无论怎样转也能找到南方,从而辨清方向。
指南车用战马拉着,车前面装了个小铁人,小铁人右手永远指着南方,认出南方其他方向也便能认出来了。
黄帝凭借指南车,率领军队冲出了大雾包围,回到自己阵地。
另外黄帝有一条神龙,叫应龙,善于积水下雨,黄帝叫应龙出阵攻打蚩尤。
应龙到阵前运用法术把水化作乌云,随后又是一阵霹雷闪电,让天空下起大雨。
蚩尤见应龙作法下雨,于是把风伯和雨师请来,让战场上刮起狂风。
狂风将暴雨都吹打向黄帝,黄帝的士兵睁不开眼,站不住脚,阵容眼看就要乱了。
于是,黄帝又让住在昆仑山共工台的女儿魃bá上阵助战。
魃个子矮矮的,只有二三尺,穿一身黑衣,脑袋光秃秃没几根头发,眼睛长在脑门上,很难看。
但她有一种本领,身上储藏着大量的热,一旦放起热来,就会像火山爆发。
魃一上阵,放出大量热,立刻把狂风暴雨止住了。
于是,黄帝趁机指挥兵马,冲杀过去,把蚩尤打败,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魃为父亲立下显赫战功,可因放热太多,中了邪气,再也不能上天,只好留在人间。
在人间,因为她身上有大量的热,而让她居住的地方常常赤地千里,云雨全无,年年闹旱灾,所以人们都很痛恨她,称她旱魃,总想方设法赶跑她。
战争还在继续进行。
在东海流波山上,有一只叫夔kuí的野兽,形状像牛,只有一条腿,头上没角,毛呈苍灰色。
在它进出海水时,总要刮一场大风,下一场大雨,它身上发着太阳一样的耀眼光芒,吼声就像打雷。
黄帝为了鼓舞士气,战胜敌人,派天神把它捉来,剥下它的皮,做成了一面很大的战鼓。
又把雷泽里的雷兽杀死,用其骨头做成了一对敲起响声能传五百里的鼓槌。
战鼓敲起来山鸣谷应,天地变色,黄帝军威大振。
蚩尤听见这惊天动地的鼓声,非常害怕,吓得胆战心惊,不占而退。
黄帝的军队在战鼓声中猛追猛杀,再次打败蚩尤,取得了胜利。
蚩尤被打败了,但他不甘心失败,跑到夸父那里,请求好朋友夸父帮助。
于是,夸父率领大批兵马,加入了蚩尤的队伍,向黄帝冲杀过来。
蚩尤得到夸父帮助,兵马剧增,又向黄帝发起了猛烈进攻,黄帝接连打了几仗被蚩尤打败。
有一次,黄帝带领败兵退到泰山,蚩尤也追到泰山,他又喷起大雾,把泰山团团包围起来,将黄帝围困了三天三夜。
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九天玄女来助阵,传给了黄帝变化莫测的神奇兵法《阴符经》。
黄帝得到《阴符经》后,运用兵法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一直把蚩尤撵回黎山。
最后的一场战斗中,黄帝把蚩尤的军队围困在黎在山上。应龙大显神威,杀死了许多蚩尤和夸父的人,活捉了蚩尤,黄帝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后来应龙则和魃一样,因用力过多,中了邪气,不能上天,留在了南方的水泽里,所以后来的南方至今多雨。
黄帝给蚩尤戴上木枷,并决定把他杀死。
黄帝在杀蚩尤的时候,因为怕蚩尤逃跑,所以不敢把刑具解下来,直到蚩尤被彻底杀死后,才把血迹斑斑的木枷解下来,扔到环山野岭之中。
后来,这副木枷化作了一片枫树林,枫叶的颜色都是鲜红的,那是蚩尤的血染成的。
黄帝打败蚩尤后,又在阪泉之野兼并了炎帝部落。
刑天是炎帝手下的另一名大臣。炎帝部落在与黄帝部落于阪泉之野的决战中落败,被黄帝部落兼并,刑天不服,要与黄帝争位。
他手持干戚(大斧和盾牌),向黄帝挑战;黄帝亲自披挂上阵,双方在常羊山上杀得天昏地暗,刑天不敌,被黄帝斩下头颅。
但失去头颅的刑天非但不肯倒下,还将手伸向头颅的方向,似是要找回自己的头颅,黄帝见此,怕刑天复生,就挥剑劈开了羊常山,将他的头颅埋在了山底。
刑天像是知道了自己永远失去了头颅,一下子停止了动作,像一座黑沉沉的大山,呆站在那里。
但刑天并没有就此向他的敌人投降,他的身上开始散发出强烈的怒意。
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刑天的双乳变成了眼睛,向黄帝喷射出愤怒的“光焰”;肚脐变成了嘴巴,向黄帝发出厉声咒骂。他的躯干代替头颅,双手依然紧紧握着干戚,向黄帝挥舞而来。
黄帝见失去头颅的刑天依然不死,也没了法子,只好跑了回去,远远离开了常羊山。
从此,常羊山终年阴云郁结,不见青天,人们还时常能听见闷雷在山谷中轰鸣回响,那是失败的刑天在不甘地怒吼。
据说,直到今天,刑天依然手舞干戚,在常羊山中寻着黄帝的踪迹……
从此,炎黄部落合二为一,黄帝成为中原地区所有部落的首领,黄帝与炎帝的后裔得以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最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黄帝与炎帝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仓颉造字】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碰到的事越来越多,人与人的交往也越频繁,单凭记忆已经远远不够,于是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
人们最初用结绳法记事,如一只羊打个小结,一头牛打个大结,十个结便打一个圈。
可是事情多了,时间久了,那么多结呀圈的把人弄糊涂了。
后来,人们又开始用画图记事,有什么事便画什么,刚开始觉得挺方便,但事情一多,就很难画明白了。
于是人们又做了新的探索,寻找更为简洁的记事方法,于是文字就这样产生了。
文字是人区别于兽的一大标志,它的产生是神圣的,因此围绕文字出现了种种神话。
传说仓颉曾是黄帝的史官,他奉黄帝的命令创造文字。
而造字是一件大事,据说他造出字的时候,天上降下了粟米,鬼在夜里号哭,连深潭里的龙也潜藏了起来,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仓颉很善于观察事物,文字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仿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
仓颉有一次见三位猎人根据脚印判定野兽的行踪,于是发明了用脚印符号表示野兽的方法,后来又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事物。
他照着有太阳勾画出了“日”字,照着月牙描绘了“月”字,仿照鸟兽的爪印和人的侧影分别造了“爪”字和“人”字。
就这样,仓颉造的字越来越多,人们用这些字来记账记事就很方便了。
据说,仓颉一共早了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可是人们并没有全部学会,就连大圣人也不过才学会了七升。
而剩下的三升字,据说仓颉把它们甩到了海外。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
颛zhuān顼xū是黄帝的曾孙,是北方天帝,因才能出众,黄帝死后接任了中央天帝。
然而,颛顼一登上中央天帝的宝座,便做了几件不得人心的事:
首先,他派人砍断了天梯,隔绝了天上和人间的通路,使人们无法直达天庭。从此,他再也不管人间的疾苦和凡人的死活了。
然后,他把太阳、月亮和星星都用拴在北方的天空,把它们永远固定在那里,不让它们移动。
这样有的地方永远是白天,而有的地方则永远是黑夜,让人们行动非常不便。
另外,他为防止人们反抗他,派了许多山鬼水怪、凶禽猛兽到人间,让人们整天担惊受怕,生活不得安宁。
共工是北方的水神,他看不惯颛顼的飞扬跋扈,不愿服从颛顼的统治和压迫,以至,最终被逼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他率领所有受压迫的天神,趁着黑夜杀进天宫,要推翻颛顼的统治。
但共工因兵少力单,没能取胜,便和其他的天神来到人间,驻扎在西北方的不周山下。颛顼带兵追到这里,双方在此展开激战。
不周山是撑天之柱,高插云霄而不见顶。山上没有松柏、鸟兽,全是一层层垒上去锯齿状的岩石,如果不周山一倒,天就会塌下来。
就在双方军队打得难解难分之时,突然共工法怒的大吼一声,猛地向不周山撞去。
共工以身长力大,不周山经他一撞,发出一声震天的巨响,刹那间倒塌下来。
不周山一倒,整个宇宙发生了巨大变化。
西北的天空失去了支撑,倾斜下来,被拴在北方天空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挣断了绳索,朝着西北方跑,便形成了今天日月星辰的运行。
东南的大地受了山崩的震动,陷下一个很大的深坑,从此,大小河流都向那儿奔流,就形成了今天的海洋。
最后,整个华夏大地变成了西北方天空矮、东南方大地沉陷下去的样子。
颛顼所统治的世界,就这样被共工一撞而摧毁,天地却因此变得更加美丽壮观了。
虽然都是传说,但在传说中的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着发生过的踪迹。
黄帝视作北斗的后代,向人们诉说着天文的根源方位探索。
黄帝四面,概念出了空间上0-1的架构,指南车的使用完成了架构验证。
文字的创造使用,彻底使人类的“智慧寿命”得以无量级的延长。
共工抗颛顼,怒撞不周山,则揭示着暴力与反抗暴力的普遍规律。
于此,即便是传说,
但终究有了坐标的确认,于是万物便产生了靶向;
即使在混沌之中,混沌自有混沌的规律;
宇宙自有宇宙的规律,偶然也自有其偶然的必然规律。
小规律的闭环呈现,预示着大规律的必然;
即便渺小的浑然于其中,
究竟不变;
是故,定位很重要,有定位自有乾坤。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此您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