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早晨的事件:早晨因为儿子没去上学,我的情绪又起来了。早晨过去叫他起床,他用一贯的不想去时的、颤颤巍巍的难受到不行的语气说:“.妈妈我昨晚一夜没睡着觉,好难受……”
我一听,第一反应就是:你怎么又没睡着觉?肯定是昨晚看小说太久了,肯定是不想好好睡觉,今天就算困也要去呀,快考试了你还这么唧唧歪歪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一是我不相信他能积极地为上课做好准备,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他才病了两年,他还不是个能够正常管理自己,积极面对挫折的人,他还没有形成为自己负责的信念,但我没看到他的这些,没看到他说这句话背后的真正原因,马上升起了我的指责。二是我对他的这个表现是排斥的,是恐惧的。我恐惧什么?1是害怕他又浪费了时间,2是害怕没法跟老师请假,3是害怕因此老师不待见他,不肯用心教他,4是害怕他因此考不好。这些恐惧对他的成长没有好处,但我忍不住。三是我反感他没有按照我设想的路往前走。我所设想跟他的节奏并不一致,我不肯看见他的节奏,没有尊重他的现实情况。我想用尽全力在他前面拉着他往前走!我想让他听我的!内心以为我催一下、拉一下、用尽全力推一下,他就会往前走,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
我的这些反应、在内心指责儿子的这些话,儿子是能收到的,但我控制不住,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一贯的模式,我自己还无法控制,还缺乏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还是本能的东西多一些。内心树立的针对儿子的目标并不明确,虽然老师说了很多次,自己在头脑中也认可,但真的没有形成自己内心笃定的信念,也没有理清楚这个身心健康的长远目标要如何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实现,没有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技巧,才会被发生的事情牵着走,才会出来本能的反应。要形成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是如此难!
但我自己的这个反应机制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面对他的状况,我到底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去做?这个留待思考!
这些第一反应后内在的话语我的直觉是不好的,忍住没有说出口,我问了一句:没睡着觉今天上课怎么办?他说了句:起来去,上课。我听了马上心里舒了一口气,高兴地拍了一下他的手就去准备早饭了。看到他的这个最初反应,我松了一口气,因为结果是我想要的,我想既然他这样说了,我就可以蒙混过关,可以忽略他内心真正的要求和想法。只要他能去,可以什么都不用管。
等了一会儿还是没动静,我过去看看他,他用很挣扎的声音说实在起不来,我上午在家睡一觉下午去吧?我一听蒙了一下,说这个时候了你还能在家待住了!咬牙坚持起来去吧,中午再好好补个觉就补回来了,他说我太难受了,真的睁不开眼,
我继续劝说:起来去洗把脸就清醒了,儿子真的来不及了,你色彩和速写都没开始,再不去怎么行?我开始说教,而且以打压的方式说教,以拉低他的价值感,以逼迫、夸大事实、增加压力的方式来说教!还以为我说的都是对的,简直无比正确,感觉你应该听我的,你应该坚持,你应该马上起来去上课!
儿子说:下午我去了好好画行吗?
这时的我气的快说不出话来了,努力停了一下,还是很气愤:说你自己决定吧,我不管了!我无计可施!已经完全不能同频了!
可是临出门时又忍不住问:你到底想要几点去?我中午几点回来送你?他说一点半吧,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几乎用吼着说一点半我上班迟到了,一点准时出发!然后就摔门出去了。
这次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还是从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固有模式,发现需要自己去克服的问题,允许自己慢慢来,和儿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