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从高中群里的女英语老师到大学群里的外卖广告,都在说一件事:记得要打电话给妈妈。
但凡想得开又跟家里没什么深仇大恨,这个电话都必须打。
不打?脑补你妈的内心世界:孩子怎么今天一整天没个动静?电话没有,礼物也没有?是不是在外面心野了不想我这个妈妈了?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良心,平时打电话就知道要生活费也算了,今天也没个电话?唉我容易吗这么多年为这个孩子受了多受苦遭了多少罪,怎么这么不知道感恩。以后还得了,眼里还会有我这个妈么…….
打?之后的情景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唉,母亲节这种节日我不过的。你乱花钱买那些东西干什么,尽整些没用的。吃饭了么你,最近学习/工作/找对象怎么样啦…….
母亲节接到电话或者礼物对妈妈们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和慰藉。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是母亲节,一年到头的电话,你真的愿意打么?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每次打电话给父母都是一件犯尴尬癌的事(PS:我们都是亲生的,我们爱爸妈,爸妈也爱我们,我们只是不喜欢打电话)。
老鼠,男,大二在读,大一基本上两三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大二基本上是父母打给他。“没什么好说的啊,每次都是同样的话题,感觉有点尴尬。”
我问他:“那你会主动联系朋友吗,尴尬吗?”
他沉默了一会,告诉我说:“还是话题的问题吧!跟爸妈是真的有代沟,观念有很多不一样。打电话基本也是重复的东西,一些话题我觉得没必要每周来一遍,真的会有点烦。他们也会给我打电话,说我一点都不想家啊什么的,说实话我觉得好笑,非得打电话来体现我对他们有多想念什么的啊。我又不是不感恩,只是觉得没必要这样来表示我的想法啊。”
“你不想家么?”我问。
“想啊,但学校里有学校里的生活,老想着家里有什么用。他们也会说想我啊什么的,我一般都笑笑说点别的岔开,不喜欢煽情。况且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和家里谈过心,感觉长大了突然开始有点怪怪的。”
东北姑娘“丰哥”也基本不怎么给家里打电话。“打电话这么温情的事,我做不出的。”高中起丰哥就开始住校,在她看来别的同学打电话都是因为不够独立、想家了。
丰哥就从来不打,她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想家了。“就是想告诉家人我过的挺顺利的所以不需要打电话,而且如果真的遇到什么事情,打电话的话,我总是一听到我爸妈的声音就想哭,所以,干脆不打吧。”
从前想爸妈,哭着打电话给爸妈,电话那头爸妈会又严厉又心酸地说:“傻子吧你,这种事也哭。”
从前母亲节看到街边卖花的,会把身上所有的钱掏出来买一束康乃馨,当宝似的捧回家送给妈妈,她会一边怪你:“钱是多了没地方花么?”一边找一个花瓶把花插起来,插一两个月干了也不舍得扔。
从前有了喜欢的人,藏不住被爸妈发现了,绝对是一顿教训甚至还有皮肉之灾,“丢不丢脸,才多大就谈恋爱”。
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是绝对不好意思对孩子直接说:“我也很想你啊”、“真的好喜欢你送的礼物啊”、“你喜欢的这个男生挺不错的。
我们似乎也从小被教育“要坚强、要独立、要理性”,无论是在父母口中还是影视剧作品中,树立起来的成功形象一般都是“干练、独立、强大”,要么像甄嬛一样靠智商碾压全场斗败所有妖怪,为自己磨出一颗“坚强的心”,要么像祁同伟一样即使输了也要高喊“去你妈的老天爷”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向别人低头。
少有天天跟父母撒娇卖甜、电话不断的。对于这种形象的定义,要么是傻白甜天真没长大、要么是没断奶妈宝没出息,如果不是经过了什么打击一夕之间逆风长大的话,这种角色普遍是配角,在宫斗戏里面这种人通常死在前十集。
于是对于这些从小接受“别作,不能哭,不能怂”观念的孩子来说,长大了天天打电话跟父母腻歪说“我想你,我爱你”,或者深夜谈心“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人”是件特别艰难的事,生活好像也并没有丰富到真的有那么多好聊的。
有时候孤独是一个人的常态,有些人让自己忙碌充实,工作学习;有些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玩耍旅行;有些人找到那个可以陪伴自己的TA,把一些孤独消解在两个人的世界里,把那些没说出口或者说不出口的“我爱你、我想你”以一种令自己觉得自然的方式说给了那个TA听。
但在这个钢筋水泥铸造的社会里,不仅青年人的孤独感在加剧,中老年人的孤独感也在加剧;不仅青年人的情感表达欲在隐藏,中老年人的情感捕捉也变得更加的敏感。因为逐渐的老去,逐渐的跟不上一些新的事物,孩子逐渐的长大变得更优秀,父母也一样,会无助,会孤独,甚至会自卑。
在《摔跤吧!爸爸》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在体育学校学习了新的摔跤技巧的吉塔回到家,对父亲老一套的教学表示反对,父亲一怒之下要求父女对战一场,毫无意外,父亲输了,摔倒在沙地上时眼睛里一点光都没了,此后父女尴尬,父亲连女儿的电话也不愿意接。
习惯了做大家长的中国爸妈会把这些敏感化作一种责备:“你为什么不打电话回家?你怎么一点都不想家?”但由于离你的生活越来越远,当电话拨通欣喜又无所适从的他们只能问一些:“吃饭了么?在干吗?”的没有营养的话题。
确实会有一些父母会跟孩子讨论今天抽了几个SSR、哪部网剧男主角真帅或者YSL哪个色号真好看,但你不能要求每一个父母都会在突然之间风格大变。
对于父母的指责,良心不痛是假的。
但对一个独自面临了那么多,一个人到一个新城市、进入大学、找工作,被老师骂、被老板骂、被客户骂都不能认怂只能晚上躲在被子里哭的人,要求每天跟父母打电话,像一些小女生一样跟妈妈腻腻歪歪早安晚安或者整天汇报自己都觉得平静无奇波澜不惊没有变化的生活,真的为难。
我们会羡慕那些和父母亲密无间分享小秘密、每天有说不完的话、能像朋友一样腻歪的人,但我们做不到,就连爱,也表达不出来。
这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相处模式,一方正经严厉,一方收敛独立。
但这是一道必然要解的题目,父母已经老了,怎么忍心能让他们再迁就我们?找台阶下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奇葩说》里,何炅曾经提议:“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和父母联系在一起,比如你每去一次电影院就想一次父母。”或许我们可以和自己这样约定,每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和父母打一次电话,找不到话题,就从刚过去的美好开始。
至于今天母亲节要不要跟父母打电话?你妈在朋友圈的中老年人秀儿女大赛中输了,你接下来的日子就还想好过么!
Anyway,我爱我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