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班级群里聊起过往,想起了大家都很喜欢又认可的刘老师——教我们的地理课。想起来关于刘老师的种种,心里泛起好多好多的感动,感觉掉一个温柔的坑里了……
1.简单易懂
不知道地理在大家的眼里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对我们这个班级而言,地理课上的比较轻松,而且容易得高分,这全因为我们的刘老师。
她上课几乎从不翻书,讲课循循善诱,课堂帮我们整理思路和重点,教我们记忆的方法。
上她的课,我们基本也不用翻书,只要跟着她的思路走,一节课下来,该记该背的东西,基本都记住了。
上她的课,我喜欢抄她课堂的板书,因为她的板书线条非常清晰,条理分明。有时候是一个大括号下的几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要点;有时候是一条贯穿章节内容的线条脉络;有时候是简单的粉笔画,标上必要的知识点……
任何时候看,都一目了然。感觉就像目前比较流行的思维导图,但对我这种笨手笨脚的学生而言,这些板书比思维导图更简单、更方便、也更实用。
抄了课堂笔记之后,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只要翻看一下,再看一下课本上细碎的知识点,把内容连贯起来,就可以了。
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各个省的简称和省会城市,记得祖国大好河山的地势地形和气候分布规律,这些早已经留在脑海里,刻在记忆里了。
我们班的地理课成绩一直很好!
2.诲人不倦
我们都相信站在讲台上的刘老师是非常爱她的职业和我们这帮调皮捣蛋的学生的,而且是真爱!
我们是北方小城,条件很差,教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冬天地冻天寒,夏天酷暑难耐。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的不光是我们学生,也包括一直陪伴我们的老师。
教我们那会儿,刘老师还是一个年轻姑娘,上课板书的时候,清清楚楚地记得举起老高的手臂有一大截露在外面,板书的手又红又肿;夏天上课时,汗流浃背。有同学说总记得夏天她汉湿的白衬,只是她从来都不以为意。
考试是大家的心头痛还是心底的爱?
想起那时候考试,真心觉得智商爆棚啊。我最长干的事是,把答案写在橡皮上,哪怕坐在第一排,即使在老师眼皮底下,也“明目张胆”的把“橡皮”“借出去”,等橡皮回来,再心安理得地把没写完的答案抄上,再“借出去”。
有时候,监考太严,不让借橡皮了,我们就事先约定每个手指代表的ABCD,考试的时候,只要把手“不经意”地放在耳边,表演“抓耳挠腮”就好。
尽管如此,还是有被抓“现行”的时候,有个同学说他被刘老师抓到后,刘老师不但没有严厉地批评他,反而非常和蔼地跟他谈心,跟他说相信他是一个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孩子,希望他下一次好好努力,争取靠自己考出满意的成绩。
3.自我批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不知道给多少老师套上了紧箍咒,不敢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更不能在学生面前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过我们的刘老师完全不是这样。
中考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不是小事。我们中考那年选考地理,大家很开心,因为是大家学习的比较好的科目,考试会有优势。
地理中考题目有一个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大家毫不犹豫的选择回族,我们那里回族人比较多,自然会这样选择。但是答案却是壮族。考完后,刘老师特意回到教室就这件事跟大家道歉,说是她课堂上没有讲到。
其实这一个小题对大家的影响不大,整理而言,大家最后的分数还是很漂亮,但是刘老师这样的教学态度,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永不褪色。
4.窗外绿叶
初三毕业那会儿,班级的情况稍微有点复杂。参加全县实验班单独招考的学生,早早考完了,很多同学已经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但是没有一个已经被录取的学生不来教室上课的。要参加中考的学生,更是加紧努力。
那时候,还有不少人要考中专,一旦录取也就跳进了龙门。不过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考高中,希望人生有另一种色彩——我们班是当时全县所有班级中考高中最多、录取最多的班级。所以考前教室里的氛围有些紧张。
一次地理课上,刘老师非常动情的跟我们说:这个班一直让人感动,你们勤奋刻苦,也很懂事。可是,同学们,看看窗外,树叶多绿呀,累的时候,记得到教室外面走走。
这句话和窗外的绿叶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都很温暖。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眼眶总会湿润,依如此刻。
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不是很幸运?!
编后语:
听同学说,刘老师还在我们的母校担任地理教师,不过已经是名师,很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她的班级。好老师,经得起学生和时间的考验。
刘老师给我的感悟是: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做着喜欢的事儿,那些苦也透着别样的乐,因为爱,所以执着的付出,执着的奉献,执着的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