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是全靠天分,还需要系统的方法指导,方可提升效率。《如何学习》这本书汇集了神经科学、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最前沿的成果,从大脑的学习机制探寻记忆真相,环境的影响,灵感和顿悟的产生以及潜意识的奥秘,作者一并提炼成高效学习方法。
听本书后的收获:
1、看到遗忘的积极面
记忆有两部分组成: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储存是学到的东西在大脑中储存有多坚实,储存能力不会减弱只会加强。大脑能存储的东西可以供300万套电视节目同时播放。提取是某项信息被提取到意识中的难易程度,需要用的时候,能马上拿出来。能提取的记忆存储量小,而且收当下环境和心境的影响。
遗忘承担着“垃圾信息处理器”的功用,筛选重要信息关注点聚焦的同时,锻炼增长,经历一番困难重新回忆起的记忆大脑将建立更稳固的记忆回路。遗忘是记忆的朋友,积极拥抱遗忘。
2、考试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考试是记忆提取练习,帮助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善于利用考试,比如阅读前做测试题,会议前罗列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清单等,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学习,带着问题学习也即如此。
3、“被打断”的积极意义
蔡加尼可咖啡馆菜单实验证明未完成的任务更容易调动人的感知、思维甚至心态去关注身边的一切,以期完成最初的目标任务。
现实应用即工作完成遇到瓶颈时,尝试切换工作状态,换换脑子去做别的事,或许原来任务能完成更好。
4、交替练习更适合现实场景
刻意练习短时间内收效甚好,但与复杂的现实应用场景不符,不容易展示刻意练习的收获。比刻意练习效果更好的是多任务交替练习(当然适度的多),它能让你的大脑更好滴做出面对意外挑战的准备,总体提升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