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同一问题3次以上
上周没忍住,动了一次怒。好友又跟我抱怨部门同事,干得少还爱邀功,我气她这事说过三四遍了。
第一回合,我虽然吐槽干得少还邀功这种行为,但觉得职场大了,什么人都有,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第二回合,我给她建议,要么让老板知道实情,要么让同事改正,要么让自己无视,催她选个方向;
第三回合,我直言盯着别人也是闲着,说同事活少,潜台词是自己做得多,也是邀功,和那人一样。上周,她又找到新素材,描述同事有多讨厌,我彻底烦了说:如果这事没进展,你就别再跟我提了。
好友怪我和她男友一样,不懂悉心安慰,没有情绪共鸣,只知道冷冰冰地提意见。我说我性子急,受不了别人跟我抱怨同一个问题,抱怨三次以上,仍然不作为。
想起之前我开导嫂嫂,情真意切说了三个小时,春风般的安慰、谐星般的逗乐、角色化的分析、好操作的建议,面面俱到,环环相扣。挂电话之前,她说“虽然日子还得照旧,但说出来好受多了”。
我一秒气炸,敢情说半天只是解决心情,可我明明想解决事情。面对一个筋斗云翻不完的失望值,既不改变,也不接受,与其在死胡同里兜转沉浮,不如去做有建设性的事。
改变别人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心态,或改变双方的关系。
做点养身心的事、感兴趣的事、擅长做的事、有意义的事或能赚钱的事……总得做点什么。
做没做有建设性的事会过两种形态的生活中直公务员女伴,以前见我的标配,是诉苦单位上升职论资排辈,机关人言可畏,激情退居二线那些事。
之前听说她主动争取到部委上挂的机会,去北京工作半年。最近见面,她两眼冒光地讲起新环境和新朋友,着重说部委那帮人很厉害。领导陪同外宾,七八个小时下来,全程微笑,礼仪一流,没有抓头拨发的动作,没有龇牙咧嘴的表情。
同事开会或交谈,普通话标准,讲话不带“嗯啊嘛”之类的语气助词,表达谦虚得体,词句简洁准确。与她接触较多的同事里,有人英语很溜,下班还去学二外;有人辛苦健身,为了穿上礼服参加晚宴。
她说这半年加班很累,但在2.0的圈子,看到欣赏的人的言行方式和思维方式,获得见识和体验,倒逼自己撕裂级成长。
她回到基层工作,感觉见过系统宏观架构,更理解基层意义。以前听她吐槽,我恨不能拨快脑里的时针,现在听她刷新生活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我连每一帧都不舍错过。
女伴绕了一圈,带着新生感回归。如果她没有做有建设性的改变,继续在迷茫困顿、倦怠没劲的延长线上,不把死气沉沉的生活按下暂停键,开启热气腾腾的活法,我哪能看到眼里有好奇,话里有向往的她。
见的人越多,越受不了牢骚满腹却不去改变,然后继续牢骚满腹,觉得生活没意思,工作没激情,人间不值得的人。
减肥喊了几年,肥肉没少一斤;羡慕别人白皮,平时懒做防晒;体检乳腺增生,又放任脾气上头;每次临渊羡鱼,回家都不结网。
看看人家林志玲,坠马受重伤后,医生说她会恢复,就不再喊疼,留着所有精力恢复身体;看看人家林徽因,婚后在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间摆动时,把情感跟当事人沟通,迅速采取行动。
像是皮克斯的安德鲁·斯坦顿说的,“如果你面前有两座山头,不知道该先攻打哪边的话,那就尽快做出选择,赶紧采取行动,一旦发现自己攻错了山头,那就赶快去攻另一座。
在这种情况下,错误的行为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两山之间举棋不定地跑来跑去。”瞎想太多,臆想别人,纠结拧巴,优柔寡断是对人的巨大消耗。
越在这种时候,越要明确目标,赶紧止损,做有建设性的改变。做和不做,完全两样。
成熟的人做选择不成熟的人作反应精选几条读者提问:快毕业了,专业不喜欢,不知道能找什么样的工作?
和男友分手,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碰到比他更好的人?
以自己的情况和条件,考研、就业、出国哪个合适?我的答案都围绕“去做有建设性的事”给出细化方案。
不知就业方向,瞎想没用,假期去实习打工,哪怕不知道想做什么,至少知道不要做什么;
跟男友分了手,惆怅没用,锻炼身体,调节情志,反省自己,召唤出更好的自己迎接下任;
选项多挑花眼,纠结没用,列出优劣利弊得失还选不出,就跟内心走,用坚定把选项变正确。
每次答读者问时,我会想起黄执中“成熟的人做选择,不成熟的人做反应”的论述。
当问题不太严重,你预感这样下去不对,于是主动喊停,这叫有建设性的选择,你要下决定、做取舍、得罪人、会内疚;
当问题严重到让你忍无可忍,不得不被迫翻脸,这叫反应,你在能选时不选,拖到最后只能等着承受后果,觉得自己受害。
在能选择时,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意愿,去做有建设性的事,哪怕微调,不要拖到选择窗口关闭,只能被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