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在日本,《朝日新闻》采访组注意到有一些地方看着还挺繁华的街道上出现了空置房屋的情形,似乎很多年都没有人居住的样子,房屋破旧不堪,非常影响市容,但是却联系不到房主。登记的名字现在也找不到这个主人了,《朝日新闻》采访组决定深挖这样的事件背后的情形,为公众报道新闻事实背后的真相。于是,《负动产时代》的一系列报道应运而生,随后又形成了目前的这本单行本《负动产时代》,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对是否要再购买房屋给出了合理的预警。
他们先行跟进的是一栋看上去年纪已经不小的空置房屋,位于埼玉市大宫区的中心地带,但是貌似无人打理很多年。《朝日新闻》2017年5月去查这件事情的真相时,发现这栋房屋最后一次登记的时间是120多年前,房子的周围全是高层公寓和住宅,这栋房子的样子破旧不堪,实在是让人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很违和。
《朝日新闻》组经过好多天的奔波,查找和访谈,才发现这套房子的所有权人其实随着家族的繁衍和日趋庞大,权利人的队伍越来越大,最主要的姐弟俩也已经风烛残年,但是这些人在最终没有商量好归属权和责任义务,那么这块土地的继承人就始终无法明确,最终这栋房屋也就成了一大群人的烫手山芋,在这里空置又对行人造成危险,政府出资保护起来,又会导致这笔钱也无法从这群人手里得到补偿。
因此就造成了所有的人都“望楼兴叹”的局面,本来完全可以改建高层出租给房客收入可观,但是现在却只能成为所有人的负担,眼看着政府投入维护的管理资金越来越高,这群人却没有办法自己来商定好个人继承的比例和份额,继续看着这栋空房屋一天比一天破败下去。
是不是有点诡异呢?太可惜了。原本可以是馅饼的事情,现在只能是“陷阱”。这相差的也太远了吧?是不是只有这一个家族面临这样尴尬的问题呢?《朝日新闻》组调查之后吃惊地发现,截至2018年全日本的空房率达到13.6%,再次刷新历史峰值。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情形都是和上面这个例子差不多的样子。
他们的祖先一定做梦都想不到,年轻时拼力买下昂贵的房产,想着退休以后能和家人 起颐养天年;经营多处房产,期冀子女日后能靠长租公寓多份收入和保障;未加深思便继承了故人遗产,以为房产再多两处又何妨?这样的情形走到现在,可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一桩,也许是子女要面对的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大难题。昔日的“土地神话”已化为泡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多地却仍旧频现房地产热潮,背后交织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利益暗流? 《朝日新闻》大型连载“负动产时代”在全日本引发巨大反响,这本书就是在此报道的基础上进行了跟进和解读。
众人趋之若鹜的房产和土地为何会沦为避之唯恐不及的烫手山芋?不仅在埼玉市,还在神户和其它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危险的空置房屋。很多人意识到也许年轻时的拼尽全力购置地产和房产对于后代子孙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了。
在日本的静冈县伊豆半岛,一位老人在退休后到处旅行,准备买下一块地来作为自己建造别墅的用地,大概300平方米,1991年他花费了1300万日元终于买下了这块地,因为从这里能看到富士山。
可是,在2017年的3月,老人将这块地以10万日元好不容易才卖出去了,这笔交易最后的收付结果是老人的资产缩水了11万日元,也就是说他投入的1300万日元的这块土地,非但没有增值,反而在1300万日元打水漂的基础上又花费了11万日元才最终“断舍离”成功。
听起来是不是类似天方夜谭?但是在日本,这就是真实的情形。所以如果你要问,当年这些房产高位接盘的人,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什么不仅在人口剧减已成定势,很多这样的房产或者地产,究竟谁会成为接盘侠,已经开始成为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日本,有很多土地和房产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实际上的收益,反而很容易将继承人套牢,形成经济枷锁。土地目前并不是值得骄傲的资产,如果你不是用来实现刚需的住的这个愿望,多余的房产和土地也许会让你陷入困顿又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是日本社会的一个侧面吧。看看这本《负动产时代》,你就明白了情形有多么糟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