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有一个英国重要的节日,一个商家们欢喜、小孩子们喜欢的节日,那就是万圣节。印象中的万圣节还是从中学英文课本上了解的,那个“trick or treat”的故事。一转眼过去这么多年,竟然在万圣节的发源地再次谈起这个明明是鬼节,却被英国人过成新年感觉的大日子。也想借机会认识万圣节的前世今生,了解英国那些万圣节活动。
万圣节起源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也有很多传说,其中有两种广为传播。第一种关于万圣节起源的传说是发生在英国这边的。若干若干年前,不列颠的凯尔特人认为10月的最后一天是夏天的终结,毫无生气的冬季开始,他们叫这一天为“死人之日”,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的人的灵魂也会游荡在世间。凯尔特人会在这一晚戴上面具吓走这些“阿飘”。
另一种说法是早期的大公教会受到罗马政府的强烈逼迫,有很多基督徒殉道,此后,常有基督徒到这些殉道者殒命之处举行追思活动。后来,因为殉道者众多,故此就有教会设立了专门的日子来纪念。将每年11月1日定为诸圣日(All Saint’s Day),也有人把它叫做“All Hallow’s Day”。而万圣节前夜(10月31日)则被叫做 “Hallow’s Eve”,久而久之就变成了“Halloween”。现在世界上主要庆祝万圣节的国家有英伦三岛和一些前英属殖民地。
万圣节的主题是鬼怪,黑色和橙色是万圣夜的传统颜色。所以,在万圣节在英国的超市常见到这两种颜色的以骷髅等鬼怪形象的万圣节装饰品。提到万圣节装饰,不得不说南瓜灯啦。人们在南瓜上刻上狰狞的面容,放在大门口吓走“阿飘”。不过如今各式各样充满创意的南瓜灯倒成了一种艺术装饰品。
万圣之夜还是小孩子们的special day!小捣蛋鬼们会把自己打扮成各种恐怖的样子,逐门逐户按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而主人家自然不敢怠慢,这时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者小礼物放进“小鬼”们的袋子里。这不禁让我想到,小的时候过春节时,我们挨家挨户地拜年要糖,不过与捣蛋相反的是,大人们会告诉小孩子要礼貌地说着吉祥话,才会得到好吃的糖果。
还记得前几年较火的万圣节主题的电影《寻梦环游记》让我们对国外的万圣节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个缅怀逝去亲人的日子,其实更像国内的中元节。清楚地记得那句经典的台词“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对在英国的我们来说,并没有过这个节的理由,顶多是个给自己休息、抑或是逛吃和买买买的借口。但不得不说,万圣节一过,天黑的早了,气温低了,漫长的冬天真的来了。
万圣节活动
早在十月初,超市和商店就开始卖万圣节宣传和系列产品,一大筐用来做南瓜灯的整颗大南瓜,装饰房间用的蜘蛛网呀,还有各种恐怖的面具,各种包装精美的糖果。可见,英国人对于过万圣节还是非常认真的。
一到节日,腐国人民还是很会玩的,英国闹鬼的地方不少,与万圣节配套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一到节日就跑的腐国人民,在万圣节也组织了变装跑,你可以和其他的女巫、小丑、幽灵一起,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吓人”的快乐,而且当你完成跑程后,终点还会有treats在等着你!另外,各式迷宫传奇,僵尸海盗船派对,主题集市,捉鬼活动也是层出不穷!还有备受哈迷们喜爱的“黑夜中的霍格沃茨”的活动,再现电影里的万圣节场面。
早在万圣节来临之前,我曾关注过一个鬼巴士活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去成。这是穿梭于伦敦的街头的一辆“身着”午夜黑的双层巴士,虽然游览路线和普通的游览大巴别无二致,从议会大厦和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到圣保罗大教堂和伦敦塔,不同的是,车上的检票员兼演员会一路讲着这条路线上死过多少人——几乎每500米就有一个凶杀、自杀、冤死惨案曾发生,还有忽大忽小的声调和忽亮忽灭的灯光,制造恐怖气氛的音效,让你一边游览夜伦敦,一边体会这座城市的另一面!甚至时而还会有鬼片Live Show上演,不过比起恐怖片,更多像是一场“借鬼之名”的喜剧表演,让你在惊吓的同时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吃货群里的小伙伴们组队去参加了,合影看着都觉得后背发凉,还是蛮有鬼节氛围的。
我们的万圣节之夜
对于没凑热闹的我们,万圣节前夜做完实验以节日之名去中餐馆回忆了一下家乡味儿。
还担心路上遇到扮鬼的人们,结果发现一路静悄悄,只是在家门口的超市遇上了参加party回来的人们,感觉走路都带风。
于我们而言,万圣节来临,意味着十月的结束,一个几乎没有周末的月份。金秋十月,要是说有些遗憾的,就是没能好好去欣赏秋天金黄的落叶。末了,放几张提提卡卡公众号上的金黄的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