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最近我处于低潮期,没有动力方向,对某一项事情的处理态度就是——做完就行。
这样的状态确实不好,但是想调整也很难,我想通过阅读和协作,培养自己非计算机的体系知识。
通过阅读和写作,建立自己透明的能力体系,也可以逐步将自己的内涵丰富起来。
简单来说就是,找个事情做。
stormZhang曾经说过
未来最重要的三个技能是,编程、英语和写作。
三年的工作时间,自己处于整个生涯的迷茫期,不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充电,但是繁多的学习种类和各科深入的学习难度,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的害怕。
甚至怕到,刚开始看一点技术东西,经常就走神了,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来麻痹自己。已经有很长是一段时间没有对某件事情产生过渴望似的冲动了,直到我拿起了这本周鸿祎的自传。
哪来的书?
这本书是去年(2017)参加360移动大会的时候,通过怂恿、逼迫、卖萌耍贱等方式从会场服务小姐姐那里薅来的。
之后便一直安安静静的躺在我的书架上。直到最近想做一些与之前不同的事情,才把这本书拿了出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去掉了漂亮周鸿祎的外包装皮,开始读了起来,这一读,真的让我找回来了曾经那种对一件事认真到不眠不休的感觉。
这书有啥?
周鸿祎,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人,从3721到雅虎中国,从免费杀毒到3Q大战,他的故事是奇特的,是非典型性的,但又在某一层面上说明,这代赶上了互联网第二波风潮,并且通过自己高度参与,逐步参与互联网行业的厮杀,从无规则到制定规则到打破规则,周鸿祎身上可以看出来一代互联网人的奋斗史。
暂且不提他“红衣大炮”的个性,只从他个人成长的角度,分析下他的自传。
这本自传是按照他成长的维度所描述,根据描述,我构建了它的知识导图。基本上就是按照童年,中学,大学“老鼠掉进米缸”,研究生 创业又回归,方正时期,创办3721,情困雅虎,奇虎诞生,3Q大战和360上市,这几个树节点。
分析周鸿祎
周鸿祎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咳咳,别闹。
比起我最近还在读的另一本传记《腾讯传》的叙说主体马化腾来说,周鸿祎在互联网第二次创业大潮到PC到移动端转变的这十几年中,经历的风波很多,不像腾讯公司看起来那样顺风顺水。
但也造就周鸿祎的经历很有故事性(有故事才有趣味,波大比平要好,对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创业初衷就是不同的,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迥异的个性,但不管怎样,他们手中都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标志性公司,都值得人去敬重和品评。我将通过一些lable分析下周。
个性十足,不喜欢循规蹈矩,江湖义气
学校时期的他,总是成绩名列前茅,但是总想挑战体质,如上课捣乱,弄坏教鞭,大学时期,看到混混欺负同学,提起双节棍就打。
进入方正时,经常和老板谈公司发展,让人觉得这是个自大的家伙,并发配人人都不想去的新疆。
创办3721时,自己和一些知名机构的打仗,都能看得出,他是一个不喜欢循规蹈矩,特立独行的一个人。
后来奇虎360搅动了病毒这个行业,颇有江湖舍我其谁的大哥风范,在和腾讯大战时放出360扣扣保镖限制QQ的各种功能这有些流氓的手段,同时在微博上宣传自己代表了创新企业和垄断企业的一场江湖之战,最后的成果是输了官司,赢了天下口碑。
侠义气息中的他,总能在所到之处挑起各方的战争,确实也说明他很会利用互联网的舆论,总的来说,他都算一个互联网企业中一位独具个性的老板。
执着和过于执着
执着:
周鸿祎执着的一面就是,他意识到的东西,有非常大的自我驱动力(这点和我反差很大,我没有目标也没有自我驱动力)去完成,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之实现,或者说让之接近自己的目标。这点在周的数次创业历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研究生时期,二度创业,从做反病毒卡时期和他的团队各种蹭机房,到二次创业时,对于“信心”公司业务的信心,无一不说明,他在研究生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执着,虽然都创业失败,但是他积累了行业的经验。
过于执着:
他的过于执着在这本书上的描述,可以说得上不算一个好词。
3721时期,他坚持不做搜索,导致搜索核心人员成为了百度的核心力量。
雅虎时期时,他和雅虎美国总部在资源分配上的数次争执,导致他一心想在搜索领域搬回一局而推出的产品“一搜”时极度艰难。
在奇虎时期,当时由他发明的地址栏小工具由各家公司发扬光大,导致他想做一款专门的软件去查杀这些流氓行为,最终使得奇虎转型为安全市场的重量级企业,也是因为他的过于执着。
你的对手,永远不在你的预定名单范围内
当3721和CNNIC打仗争夺网络实名业务时,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业务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搜索服务,从而忽略了李彦宏的百度;
当360夺下了国内杀毒行业的老大时,也不曾想过腾讯会坚定的进军PC安全行业,从而引发了2010年那起轰动互联网的 “3Q大战”。
周鸿祎也在遗憾自己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没有抓住机会把他想做的做大,但这就是互联网,残酷而冷血。
观现在的大战,美团进军打车,滴滴一家独大的行情马上要被打破。
但我想说的是,打到滴滴的绝不会是美团,因为互联网行业内从来就不缺商业模式变化和资本影响而诞生的企业。
滴滴以创新式的手段解决了中国人租车用车的问题。
美团打车的加入,从商业模式上,并没有太多不同,不过是两家企业在继续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技术手段进行竞争罢了,这无法让滴滴的模仿者们干掉滴滴,这和QQ的竞争者网易泡泡等一样的。
颠覆式创新才能干掉行业的老大,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所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QQ是这样、360免费杀毒是这样,自然网约车这个行业也应该是这样的。
别忘了,百度已经在北京亦庄地区路试无人驾驶汽车了。。。。。。(我家旁边的道路指示牌标注路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