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全册)Unit 5 Section B的阅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剪纸、孔明灯和泥塑三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的历史由来、制作原材料以及象征意义。文章结构为清晰的总-分结构,时态方面主要让学生在语篇中感受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学生在了解这三种艺术形式过程中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在给同事磨课过程中,我有了一些语篇解读方面的思考:
要注意设置综合性、思辨性问题。课本上2b下面的表格是一个综合任务,但着重于文章细节,属于事实性、细节性问题。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思辨性的问题。可以从what, why和how三个方面设计更高层次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感知理解提升到综合归纳上。第二段设置问题:What’s the history behind sky lanterns?学生需要综合第二段信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第三段设置问题:Why are paper cuttings put on windows, doors and walls? (参考答案:Because they look beautiful or because they are symbols of wishes for good luck and a happy life.)第四段设置问题:How are the clay pieces made?
跳出语篇看语篇,不能“只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在逐段细读后,还要引导学生找出2-4段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问学生:What do the three art forms have in common? (参考答案:They all look beautiful./They are all made of common things./The show people’s wishes for a better life./These usually try to show the things that are important in life, such as love, beauty and family.)这个问题除了用书中的语句回答外,学生还需要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和表达,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2022版课标也提到,七到九年级学生在思维品质上要达到:能在教师引导和协助下,自主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观察和理解所学语篇中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关键信息,区分事实性和非事实性信息,分析和推断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关系;能根据获取的信息,尝试归纳、概括主要观点和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逐步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对各种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尝试提出合理的疑问。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较长的语篇,教师更喜欢设置一些理解类问题,主要是用文中的细节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停留在浅表层,学生对于语篇只见树叶不见森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在的逻辑。所以,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置恰当的问题,逐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