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问题
前段时间,朋友问我一个问题:
工作很忙,想学习的东西很多,精力有限,感到焦虑,该怎么办呢?
后来这位朋友自己给了我一个答案,我很赞同:
明确重要性:工作是最重要的,当工作与学习冲突时,优先选择高质量完成工作。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工作与成长相匹配,就是说你做的工作和你长远的成长计划是契合的,这个时候这个答案就很符合逻辑了:
因为工作和成长相互关联,工作一方面展示出自己已有的能力,当然另一方面也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即,成长;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价值的提升意味着能够在工作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完成更加高难度的任务。
既然工作和学习都是在朝着同一个目的努力——提升自我,并且工作还有展示能力、修正方向的作用,这样来看,当工作与学习冲突时,选择优先完成工作,是明智的。
02 蜜蜂
没有目的的学习,都是在自我安慰!
现在这个社会需要多维度全面发展的人才,于是很多朋友陷入这样的焦虑之中:
想要学习的太多,跨度很广,时间有限,难以系统地进行学习。
曾经我也陷入这样的焦虑之中,摄影、口语、演讲、写作、数据科学我都要学,都要精,于是把自己累得半死,结果都没学出个什么名堂。
后来我幡然醒悟——精力有限,要懂得舍得。比如,
- 摄影,只要稍加练习,多多总结,比普通人拍得好就足够了
- 口语,目前不是刚需,只要固定一定的周期(比如1周练习一次),不要完全丢下就好
- 演讲,因为能在工作中得到练习,多加总结,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语速,做得比普通人好就足够了
- 写作,已经坚持1年,相比去年的自己,码字于我已经不再是挑战,心情也好、想法也好、学习总结也好,都可以自如地写出,坚持按周期写,不要丢下就好
- 数据科学,是我现在确定地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李笑来老师有一个关于苍蝇和蜜蜂的理论:
- 苍蝇:选好一个行业之后,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年,什么都去做,什么都去尝试,像个玻璃罐里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快速摸清楚这个行业的节点。
- 蜜蜂:第二年之后,(到第七年),认准在这个行业中前进的方向,尽全力做到这个方向的最好,就像玻璃罐里的蜜蜂一样朝着一个方向飞,成为行业中这个领域的专家。
17年7月至今,我踏入大数据行业近一年,这一年来我确实像那只苍蝇,什么都去尝试,也经历过焦虑和迷茫,但现在的我已经进化为一只蜜蜂,朝着选定的方向努力前进。
数据挖掘方向,是我选定的努力方向,接下来的几年,我会在这个领域中坚定前行,写作、口语、摄影、演讲等不太相关的事情优先级都靠后(不代表不重要,不要变成木头人,毕竟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于是,我现在终于不再焦虑,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感觉很充实很快乐。
目标卡
到今年年底,
- 我会成为数据挖掘方向的中级人才(统计学习方法、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实操)
- 至少参加2次数据挖掘比赛(天池、kaggle等),目标是top10%
- 储备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参加2019年的KDD CUP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