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韦应物从纨绔子弟到勤政爱民的清官,他的一生充满传奇

韦应物,字义博,世称“韦苏州”。唐朝时期大臣、藏书家, 右丞相韦待价曾孙,宣州司法参军韦銮第三子。

他也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以王孟韦柳并称。

01、出身名门,纵情声色

韦应物于公元737年出生在如今的陕西西安的韦氏家族。韦氏家族共出过十余个宰相级的人物,他的曾祖父韦待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

这个家族长盛不衰,为他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韦应物小时候不爱学习,只喜欢舞刀弄棍,吃喝玩乐是个混世魔王。

为门荫,他很早就步入仕途,他长得高大英俊,15岁便成为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出入宫闱,随侍皇帝左右。

他以家族背景和皇帝的恩宠为荣,自视甚高,他纵情声色,与亡命之徒为伍,举止不轨。

官府和百姓对他的憎恨沸腾,他沉浸在虚荣和放纵之中。他曾写了一首诗《逢杨开府》,这首诗的前半段就是描写诗人自己的前半生: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02、安史之乱后,走向成熟,发奋读书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奔蜀,韦应物流落失职。他离京逃难,一路颠沛流离,待两京收复后方才回到长安。

这一场动乱让这位少年无赖开始变得成熟,他不再混日子了,开始了多年的潜心读书。

他清心寡欲,常常在家中焚香席地而坐,一心研究文学。长安收复后,他进入太学读书。

他曾写诗记录这段经历: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或许是家庭氛围的熏染,几年苦读之后,韦应物竟然取得了非凡的成果,然后进入仕途。

03、任洛阳县丞,勤政爱民,惩治不法军士

公元763年秋,27岁的韦应物得到了为官的机会,担任洛阳县丞。他从长安出发,向东直奔洛阳。

当时的洛阳饱受战乱,民不聊生,韦应物忧心忡忡,深感责任重大。

自从到任后,一心辅佐县令安顿民生,整饬秩序,希望屡受重创的洛阳尽快康复。

在县衙里,他不停地处理各类往来公文,整理、核对户籍、钱粮等一应资料;

在城外洛河两岸,他协助、配合清理河道、整顿码头,希望能疏通漕运。

乡下的农田里,也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带着里正和村民们调查还有多少可耕地,劳力有多少,农具、种子怎么解决等等。

洛阳周边也有很多平叛后余留的散兵游勇。洛阳城常常发生兵丁哄抢物资、打架闹事等,韦应物惩处了不守法纪的军士。

没想到却被告到朝廷上。韦应物愤然辞官。他写下《任洛阳丞请告》:

方凿不受圆,直木不为轮。揆材各有用,反性生苦辛。

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

游鱼自成族,野鸟亦有群。家园杜陵下,千岁心氛氲。

天晴嵩山高,雪后河洛春。乔木犹未芳,百草日已新。

著书复何为,当去东皋耘。

韦应物离开洛阳返回长安后,过了一段闲居生活。其间,他广为游历,寄情山水。

04、任京兆功曹,勤勤恳恳

773年,朝廷重新启用黎干任京兆尹。黎干对韦应物鞭笞不法军士有所耳闻,他希望韦应物帮他整顿吏治,还长安城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在黎干的推荐下,韦应物从扬州返还长安,在黎干手下当了京兆府功曹参军。

从任职的第二年起,韦应物以京兆府功曹参军的身份,先后兼高陵、鄠县等京畿县的县令。

韦应物没有辜负黎干的期望,他不畏强暴,敢于打击欺压百姓的亡命之徒,把京兆治理得井井有条。

当时因为兵荒马乱,上司催促徭役、赋税的任务让他非常棘手,他竭尽所能为老百姓减轻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深受老百姓爱戴。

他勤于政事,经常到属县处理各种事务。777年夏秋,秦中大水成灾,韦应物出使云阳视察灾情,他为救济灾民,整日忙忙碌碌。有《使云阳寄府曹》诗记其事。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公元781年,韦应物出任尚书员外郎,韦应物一方面以勇往直前的锐气惩治弊政,一方面关心黎民百姓,获得好政声。 

05、任滁州刺使,关心民生疾苦,作诗抒怀

783年初夏,韦应物由尚书省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赴任。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在安史之乱后成为藩镇势力角逐的要地,百业凋敝,人民流离。

韦应物到任后他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反复调研、考察。很想有一番抚民生息的作为。

然而架不住朝廷和藩镇上小人当道和繁苛政务的干扰,韦应物也深感无奈和不平,寄情山水。

他常滁州西涧散步,他喜欢这里的宁静,写下了《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同年韦应物遇见了十年前在梁州一带的故人,他乡遇故知,有喜悦,也有感慨,诗人把心中的情感浓缩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784年的惊蛰节,滁州城西的农人忙着春耕,韦应物在一旁独自观察,不吭声、不扰民,把所见所闻所思写成《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里韦应物道尽了农民的艰辛,辛苦劳作一年,仓里却还是没有余粮,还要应付无休止的徭役。

这期间,韦应物的好友李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韦应物写了《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公元787年,韦应物被封为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奉调入朝出任左司郎中,协助宰相掌握各部办事纲要,没日没夜地处理无数的公文档案。

06,任苏州刺使,为民造福

公元788年秋,韦应物任苏州刺史(从三品),苏州风景秀丽,是江南富庶之地。

但是豪强横行,欺压百姓,民不聊生。韦应物行事果断,不畏豪强,以他们为打击目标,纾解了人民痛苦,缓和了社会矛盾。

韦应物到此除维护秩序外,就是征集财赋两税。苏州既为雄州,该地的赋税也就直线上升。

身为刺史的韦应物工作也很繁忙,在负责征收赋税时,韦应物总是尽可能地为苏州百姓减轻负担。

他把百姓放在心头,在他的治理下,苏州狱讼减少,庄稼喜获丰收。

韦应物没有居功自傲,而是真心感谢苏州百姓的谦和礼让,写下《襄武馆游》:

州民知礼让,讼简得遨游。高亭凭古地,山川当暮秋。

是时粳稻熟,西望尽田畴。仰恩惭政拙,念劳喜岁收。

澹泊风景晏,缭绕云树幽。节往情恻恻,天高思悠悠。

嘉宾幸云集,芳樽始淹留。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政务之余,苏州的山水深深地吸引着韦应物,他时而感叹苏州真是个吟诗作赋的好地方,曾写下《登重玄寺阁》:

时暇陟云构,晨霁澄景光。

始见吴都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于兹省氓俗,一用劝农桑。

诚知虎符忝,但恨归路长。

07、和夫人相濡以沫

面临安史之乱,天下颠倒,平日里就是个纨绔少爷的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扛起大梁。他的妻子元苹出现在他的人生之中。

韦妻元苹,名门闺秀,16岁嫁韦家。她温柔娴淑,当她下嫁韦家时,韦应物刚刚及冠。

在韦应物的眼里,他的妻子温柔,孝顺,贤惠,饱读诗书……无一处不好。韦应物在妻子支持下,开始了发愤图强之路。

韦应物无暇顾及家中事务,他的时间都在焚香和读书中度过。全靠元苹在内操持,免了琐碎杂事给韦应物带去的烦忧。

闲暇时,他们也曾一起诵读诗书,研习华墨,终于在韦应物27岁那年,成功入朝为仕。

两人相守二十年,他们夫妇相携,一起扶持着熬过了安史之乱,捱过了韦应物贬官、罢任的种种坎坷。

没想到韦应物40岁时,元苹积劳成疾,不久去世,年仅36岁。

元苹去世后,韦应物就像丢了魂魄,他伤痛欲绝,写下《送终》表达无限愧疚之情: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韦应物亲手为亡妻写墓志铭: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韦应物亲手书写的墓志铭,字字血泪,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妻子去世时,儿子不满周岁,两个女儿也很小,韦应物没有再娶妻。

他一边无限思念夫人,留下多首怀念诗;一边“既当爹又当妈”,抚育三个儿女。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大女儿长大成人,嫁给杨凌。杨凌出身弘农杨氏,和两个哥哥杨凭、杨凝先后考中科举,被人称为“三杨”。

大女儿出嫁时他写了《送杨氏女》,慈父之心跃然纸上: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08、为官清廉,凄然离世

当时官场黑暗,拉关系、托人情、送礼之风盛行,韦应物却能拒绝亲友请托,故有清官美誉。

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已满,本该返京另行他职,但因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竟连路费也没有,只好寄住在永定寺里。

他曾写下《寓居永定精舍》描述他的晚年生活:

政拙忻罢守,闲居初理生。

家贫何由往,梦想在京城。

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

聊租二顷田,方课子弟耕。

眼暗文字废,身闲道心精。

即与人群远,岂谓是非婴?

自食其力,清茶古卷,西风寒月……这就是韦应物的迟暮生活。

公元792年,55岁的韦应物,客死苏州无定寺。

灵柩后来被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79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韦应物与夫人合葬。

09、文学成就卓著

韦应物不仅仅为官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作为一名文学家,韦应物还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篇,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韦应物留下来的诸多诗篇,被后人整理为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韦苏州集》等。

而在韦应物所写的诗篇当中,大多数都是描写景物。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对于高山品格以及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韦应物终年上班备受拘束,有一次他到郊外散心洗目,杨柳在和风中舒展,山色青翠冲淡了心中的积虑,他写下《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久困官舍偶尔郊游时,面对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的闲适心情。

他的五言诗,讲究一气流转,情文互生,耐人寻味,经久不衰,韦应物的《简卢陟》便是其一: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是韦应物写给自己外甥卢陟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卢陟的关怀和安慰,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自己身处戎旅、流落异乡的不安和无奈。

韦应物善于借景写情,自然贴切,含蓄有味。他曾写下《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他以眼前的细雨比别泪,以见惜别之情。

韦应物出身豪门,年轻时候不思进取,骄纵任性,横行乡里,做了不少坏事。

安史之乱后,他发奋学习步入仕途,从昔日不知民间疾苦的豪门子弟,变成了一个勤政爱民的父母官、让人敬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