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作家曾说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棵共同生长的树木,彼此靠的太近了,互相滋扰遮挡,肯定长不好,甚至会枯萎。只有保持适当距离的守望,才能枝繁叶茂。两只刺猬想靠在一起相互取暖,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则会伤害到彼此,太远取暖毫无意义。我们就像刺猬,彼此之间,即使关系再亲密,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否则稍微一越界,就会伤害到对方。
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无意越界,无意冒犯对方,甚至有的时候,是以爱的名义而越界的。经常听到父母和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都是为你好”,殊不知你已经越界了。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他默认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我即妈妈,妈妈即我。当孩子开始有了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之后,他会渐渐明白我和妈妈是分开的独立个体,妈妈代表不了我。杨澜说她家孩子初中之后,进门前她都会敲门,这是对孩子边界感的尊重,虽然孩子可能不懂什么是边界感,但她肯定知道自己有隐私,有秘密。
毕淑敏在《教养的关系花园》里写道:"要学会和我们的父母亲密无间,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唯命是从,和我们所爱的人唇齿相依,紧密而不是混淆,和我们的孩子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我们的朋友,相知而不越界。" 与人相处,不可冷漠,容易疏远,亦不可太近,容易生厌。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美的感觉。
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让你如沐春风,而有些人却让你感到很尴尬,想敬而远之。没有边界感的人就是其中的一种。每逢过节家庭聚会,总会有“关心”你的亲戚问长问短的问一些隐私问题:有没有对象?一个月挣多钱?啥时候结婚?在哪买房?诸如此类,不厌其烦。他们也只是随口一问,随耳一听,过后即忘,而你和你的家人也许会堵心一阵子。他们越界了却不自知,最好的武器不是怼回去,而是用沉默捍卫自己的边界,他们总会后知后觉吧。
《幸福的真相》这本书里提到了亲密关系的三种形式:有合适的界限,有重叠的地方,完全重叠。彼此有合适的界限是才能更好的做自己,有重叠的地方代表两个人既有独立的部分,也有共同的部分,完全重叠的关系则是一种相互纠缠,一方试图在按照自己的版本改造对方,不但对方痛苦,自己也痛苦。夫妻相处是一门大学问,杨绛的《我们仨》里有关她和钱老的点点滴滴,道出了夫妻相处最真实的一面。
海外回来归来的钱钟书到清华执教,未满一年,钱老的父亲写信让他辞掉清华的工作,回蓝田当英文系助人,同时可以养老,虽然杨绛觉得清华的工作来之不易,想劝说丈夫留在清华,可转念一想,一个人在哪生活,做什么工作都是一辈子的大事,应该由自己选择。于是,杨绛未加干预,尊重丈夫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夫妻感情好,就应该不分你我,坦诚相见,无隐私,无秘密,其实不然。爱情中的边界感很重要,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能说的秘密,如果一方擅自窥视,只会引起矛盾和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顾虑,如果一方擅自指手画脚,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我们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同时,也不要未经对方允许而越界。
好的爱情是彼此成全,彼此成就,而不是彼此融合。正如爱尔兰诗人罗伊 克里夫特所说:“爱情不是同化剂,把你变成我的样子,把我融入你的血液,看着你时就像看着我。而是你能成为你,我能成为你。” 正常的亲密关系应该是有你,有我,有我们,而不是对于任何一方的抹杀。
没有边界感的人,不仅是最亲密的爱情,亲情,甚至连友情,以及日常的同事关系也会出问题。感情好的男生会彼此觉得是铁哥们,好基友,感情好的女生会彼此觉得是好闺蜜。于是乎,说话可以口无遮拦,帮忙认为理所当然,非故意的越了界碰了线却不自知,待到对方有所反应,自己有所察觉的时候,可能就是一段关系的终结。
三毛在移居沙哈拉大沙漠之后,和邻居的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和一个叫姑卡的小姑娘关系最好,三毛总是让她留宿,时间久了,姑卡真把三毛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会随便穿三毛的衣服,把房间搞得脏兮兮的,三毛一开始还比较克制,时间久了,三毛终于发了脾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我倒是挺为三毛庆幸的,及时的摆脱了这种没有边界感的人。
职场里老板颐指气使,员工唯唯诺诺似乎是常态,但有些老板也养成了横加干涉别人私生活的坏毛病。生活和工作原本有清晰的边界,员工付出时间,老板购买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以外的时间不属于老板。曾经遇到过让休息时间联系客户的,正常下班时间要求加班的,理由听起来可笑又可气:反正你是单身,回家也没事干,又不做饭,为啥不多加会班,多联系几个客户呢?这种混蛋逻辑只有混蛋才能想出来,遇到这种让员工以老板身份付出时间又拿员工工资的,趁早辞职!
人际交往中,既要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别人轻易越界,也要尊重别人的界限,不要未经别人允许越界,如果自己是无心的,在觉察到之后要赶紧收回来,或者转移话题。守好彼此的边界,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本身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自然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恰到好处的分寸最舒服,懂得留白的感情最持久,学会保持边界感,才会让你的爱情,亲情,友情,职场如鱼得水,才能让你的各种人际关系醇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