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战隼老师的一节课,很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个人成长的两个底层逻辑是价值观和习惯养成。
反观时间管理,很多人学习时间管理,更重视的是时间效率的提高,拼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有人说,学习时间管理,可以倒逼我们提升个人能力,别人干三个小时的事,你若能半个小时完成,省下来的时间不就可以干更多喜欢做的事了吗?
其实细思极恐,有两个逻辑误区:第一,有些人,其实能力水平的确不高,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提升,难道他就没有管理自己时间的权利了吗?追求幸福的权利,不是平等的吗?第二,其实很多时候,能干效率高,只会被分配更多的任务,还被迫扛起“能者多劳”的大旗,招来仇恨!省下的时间,真的可以干更多喜欢做的事吗?
时间管理四象限中,紧急不紧急,是由你自律不自律决定的。
重要不重要,其实是个价值观选择的问题。
但还是不得不提那个前提——你有权选择只做或多做你觉得重要的事吗?
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的。
那么,就让我们从改变自我意识做起吧,任何一件事,其实对你都是有生涯效能的,也就是说,有经验可以汲取的,所以,把看似对别人有用的事当做对自己某能力的修炼,这就是职场有心人和无心人的区别。
如果有权决定我干什么?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吗?
NO,每个人的选择依然不同,因为价值观不同。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是一定要有价值观的定见,那就是指引你做时间管理的明灯。为了这个选择,他可能牺牲周末加班加点,你却可能辞职归隐种田养花。价值观的定见,在于在关键时刻敢于舍弃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比如最经典的那个问题:当老婆和妈妈一起掉到水里,你会救谁,其实没到那个节骨眼,谁的答案都是文字游戏,真正到了那一刻,下意识里你舍弃了谁,那才是价值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