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忙碌,恐慌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刚刚结婚的时候,婆婆常常劝我早些生孩子,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愁生,不愁养,只要生出来,过一年大一岁,反正会长大的。
那时候,我从没觉得自己做好了当妈妈的准备。
当时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在一家省属国企实习,我是那一届实习生中简历最漂亮的,也是当时该部门所有在职员工中——除了两个总工程师之外——学历背景最好的一个。部长访谈了所有与我合作过项目的同事,他们都对我的工作能力表示了肯定。
但是,当实习结束的时候,我主动询问部长我是否有机会入职,他却显得非常踟蹰,同时还抱怨了一些我听不懂的事情——关于刚入职不久的女同事怀孕的事情,关于家境很好的女孩子工作不努力的事情......
后来,我回到了学校,与同学们聊起这件事情。他们说,这个领导的意图很明显,你只要向他承诺入职之后N年不生小孩,就可打消他的顾虑。
我恍然大悟,原来部长是担心女员工的家庭计划影响工作。
我当天就向部长打电话,寒暄之后,我表明自己两年之内没有生小孩的计划,请部长考虑我入职的事情。当时,他爽朗地笑着,连连称好,并当即表示,下周就安排人力部的同事去我们学校开招聘会......于是,我就这样顺利入职了这家企业。
关于几年之内不生小孩,这个问题不只是领导关心,我自己也是考虑过的。我设想过很多种不一样的人生状态,其中没有哪一种是拖儿带女。或许,我还没有成熟到认为自己有足够强的能力去养孩子。
我并不赞同婆婆“只愁生,不愁养”的言论。我认为,生孩子容易,养孩子更难。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仅是赋予其生命。
张爱玲说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忙碌,恐慌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既然我无法安放自己的“忙碌和恐慌”,那就更不能生个孩子出来让自己更加“忙碌和恐慌”,何况,他还会无辜地继承我的“忙碌和恐慌”。
我之所以对部长说,“两”年之内不生孩子,是因为我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尽量缓解自己的忙碌和恐慌。我希望用“两”年的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并提高工作技能,在团队中站稳脚跟,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用“两”年的时间,拿下中级职称,考上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我其实并不确定,当我拥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忙碌和恐慌”是否会降低,但是,我愿意试试。
幸运的是,我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拿下中级职称,考上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而且在入职当年的年终汇报竞赛中获得了青年组一等奖,并且在四十天的时间内参与完成了三个投标项目,这在当时来说不得不算令人惊叹的成绩!
“两”年之约越来越近,但我越发不想生孩子。我难以招架工作的“忙碌”,更没有勇气面对“为人父母”的“恐慌”。
然而,神奇的是,尽管我们做了防护措施,孩子们却奇迹般地来了。
我的概念中只有“避孕”,没有“堕胎”,尤其当我知道两个孩子是一起来的,而且爸妈和婆婆都表示会竭尽全力帮助我养育孩子,我当时几乎是以一种舍生取义般的勇气决定生下他们。
其实,我原本以为怀孕并不影响工作,只有产假才会影响工作。但意外的是,我的孕期极其艰难,屡次遭遇先兆流产,住院,被要求长期卧床,那段时间,我几乎失去了自我。部长破例给我整个孕期放假,这更让我感到不安。
说实话,那段时间,我对腹中的孩子怀着一种怨恨,恨他们打破了我原有的生活,将我的人生导向了不可控的未知当中。
就这样,我不知不觉地当了妈妈,然后面对孩子的时候显得极为不知所措......
最近,接触精神分析流派的知识,了解到克莱茵的客体关系理论,关于早期母婴关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那些年的“不善良”......
抱歉,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