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在看的书叫《断舍离》,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一本畅销书。
这本书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源于书名本身——断舍离。最早听到这个词,是在奇葩说的一集节目中,林志玲谈及自己的爱情观,她提到:“断舍离,前进。”
最近,知道林志玲闪婚的消息,看到书名的瞬间,两者再一次联系起来。于是,我拿起了这本书。
什么是断舍离?
如果把断舍离理解成单纯的丢东西,未免些许狭隘。断舍离源自瑜伽灵修,断行、舍行、离行,讲求的是自觉自省的意识,并逐步将这些意识转换成为一种内驱力,开始对物质轴、空间轴和时间轴的重新调整和新陈代谢的过程。
断舍离,是脱离执念,放手不需要的东西。
空间的断舍离
断舍离最容易践行且最有直观成效的便是空间的整理,并非刻意强调现在流行的极简生活,而是“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从“物质匮乏”转为“物质过剩”。双十一、双十二、六一八,路边和地铁灯箱充斥着各种电商广告,犹如一道道美味精致的甜品,极具诱惑力。被这样一场购物风暴席卷之后,我们有没有悉数买回了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最后这些东西,被全部塞进了我们的住宅。
我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得东西上,却忽略了如何消解东西。食物和购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食入不排泄,一定不是健康的身体。那么,经过打折季的洗礼后,我们有没有适量“排泄“?答案往往被人们忽视。
实践断舍离最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将消费模式从“想不想要“转变为”需不需要“。购物买入时,秉持这样的观念,将生活用品的量锁定到适当程度,同时在适当时点,更换这些生活用品,这才是生活的理想状态。
有些人的内心时常会因为断舍离而陷入深深的内疚,导致他们“无法放手“。
“留下吧,以后可能会用得着。“
“这个东西非常昂贵,扔掉的话,实在太浪费了。“
“虽然和她分手了,但每次看到这本相册的时候,仿佛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今后会用到的东西、昂贵的东西、有某种意义的东西,往往成为了“鸡肋“物品,留下占地方,可弃之又可惜。
想要实践断舍离,首先可以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断舍离的方式。我们可以按照“必要、合适、愉快”这三点开始实践,从开始整理物品的那一瞬间,尝试找到自己与“物品“之间真正的联系,一个一个重新审视每个东西,以此为基础,进行取舍。告诉自己的内心,”我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挣脱潜意识中对“放手”的抵触感。
处理杂物也有其正确的方法。初学者的话,可以最先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收拾钱包或者收拾桌子的一个抽屉,给自己增加“自信心账户”。如果从处理容易纠结的物品,比如书籍或衣物,这样反而可能无法坚持下去,“断舍离”也半途而废了。
我们生活中负载的人、事、物已经过大过多了。践行断舍离,重启生活的“新陈代谢”。理性购物消费,扔掉不需要的杂物,建立舒适的生活空间。
写到这里,我会想到一个词:极简主义。这个词因为乔老爷的关系,一度盛行全球。他的家简单到几乎没有家具和摆设,一盏等、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但也因为这样,他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关注繁琐的家具用品,把自己专注的部分,更好发挥到自己所长所好之处。
愿此文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