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重点阅读了《影响力》中社会认同这一章。
案例4.1 害怕狗的学龄儿童在观看其他小朋友跟狗玩耍一段时间后,也出现模仿行为。(看现实场景和看电影片段均有效。)
案例4.2 心理学家奥康纳制作了一部包含幼儿园里11种不同场景的电影,电影时长23分钟,他从4家幼儿园挑选出一组自闭症严重的孩子,给他们看电影。看完电影以后,自闭症孩子立刻与同龄人互动起来。(如果孩子在电影上看到攻击行为,儿童在生活中也会更加具有攻击性。)
案例4.3 芝加哥的末日邪教中的核心人物,玛丽安·基奇夫人通过所谓的“自动书写”设备,接收到来自“守护神”的信息,预言即将发生一场灾难,一场始于西半球、最终淹没整个世界的特大洪水。教众们一开始非常恐慌,后来得到宽慰,只要相信基奇夫人,均能幸免。当然,预言并没有成真。但是奇怪的是,这些信徒们并没有因为幻想破灭而如鸟兽散,反而更加坚定信仰。他们开始公开宣讲,招纳新成员。
案例4.4 西尔万·戈德曼收购小型杂货店以后,发明了购物车,顾客们一开始不愿意使用,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请店员推着购物车四处走,顾客们开始竟相效仿,他也凭借这一发明成为了富翁。
案例4.5 作者讲述了他教3岁的孩子克里斯游泳的经历,克里斯一直需要带游泳圈进入泳池,请了教练教克里斯游泳,克里斯一直不愿意放弃游泳圈。而在克里斯参加一个户外野营,在看到同伴3岁的汤米游泳时,克里斯也模仿汤米,不需要再使用游泳圈,就可以顺利的游泳了。
案例4.6 人民圣殿教是以旧金山为基地的一个邪教组织,成员来自该市的穷人。1977年,该组织的领袖牧师吉姆·琼斯动员大部分信徒搬到了南美圭亚那一处丛林。1978年11月18日,被派到那里去调查邪教的几名成员被杀害,使得人民圣殿教成为了大众的焦点。吉姆·琼斯确定自己会被逮捕,同时人民圣殿教面临解散,他决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控制圣殿教的结局。他把信徒叫到一起,要求他们集体自杀。在一个年轻女性带着孩子自杀以后,其余910名一个接着一个从容赴死。
案例4.7 一家叫“歌剧演出成功保险公司”的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反应,激发观众的反应,“捧场”变成了整个歌剧世界的惯例和传统。
案例4.8 新加坡一家银行门口,停了一辆故障的公交车,银行门口站了一大群人。路人误以为聚集的人是为了从即将倒闭的银行取钱,于是他们也慌乱地赶紧排队取起钱来,见此情形,越来越多人产生误解,均加入挤兑的行列。银行在不久后被迫关门。
社会认同原理起作用有两个前提条件:不确定性与相似性。
作者的8个案例当中,有三个案例研究的对象是儿童。这说明儿童非常容易受社会认同原理的影响。儿童缺乏经历,会对于当前环境或正在经历的事件感到不确定,当他看到与他相似的同龄人能够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社会认同原理就起作用了。
疑问:
1、社会认同原理作用在孩子身上会有哪些正面的效果?
看其他小朋友参与社交活动的影片及现实活动,能够让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看一个同龄小朋友跟狗玩耍,能够减轻他对于狗的恐惧感。
如果想要让孩子学会游泳,可以让他观察其他同龄小朋友游泳的动作。
写到这,我想起一个月前,给孩子理发的过程,毛豆不喜欢理发,一听到要给他理发就哭。我当时还没有看《影响力》这本书,我从网上找了一集关于图图理发的动画片,给他看了两遍,孩子接受了理发,而且从头到尾也没有哭,平静的接收了。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正确的习惯的培养,行为的养成,说教是最没用的办法。
示范、引用孩子喜欢的人物给孩子讲故事,效果会更好。
2、社会认同原理作用在孩子身上会有哪些负面的效果?
给孩子看一些带有暴力的动画片、电影,研究表明,孩子的攻击性会更强。
同样,给孩子看价值观不正确的绘本,也会导致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3、如何引导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自我意识,而不是依靠他人的行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如果一味的让孩子服从,听话,那么将来孩子就有可能随大流,从众,没有了自我。
在家庭里,父母能够做什么来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自信。
1、不打压。如果他错了,不要说他错,不强化。父母自己示范。将正确的自言自语讲出来。
2、和孩子一起记录行为结果。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都记录下来,然后将好的结果和不好的结果也记录下来。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他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联系,自己决定下一步行为。
3、父母的示范作用,在语言中多使用:让我想想、我知道有规律、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会、不知道、没学过这类话语。
4、建立孩子自尊历程档案。记录自己一天中做的好的事情,感到高兴的事情,感到骄傲的事情,感到开心的事情。
5、建立因果思维。一个现象的背后,会有多个原因,不断地示范分析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