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结束一周,回到单位也有5天了,生活逐步回归正常,一切似乎都已经过去。今天跟准备担任事迹报告会的导演沟通,说起比赛成绩,说起河北的突出,仍然激情在胸,骄傲满怀。
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时,96名运动员中,河北34人,占到35%。6个大项,河北全覆盖参赛,项目最全。河北运动员最年轻,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出自河北,还不满18岁。国家队平均年龄23岁,河北运动员平均年龄只有21岁。
比赛期间,河北运动员拿到首枚奖牌,第一天中国队拿到的8枚奖牌,有河北的6枚。河北队员包揽了某个单项比赛的金银铜牌,颁奖仪式,因为河北,同时升起了三面五星红旗。有一天河北拿到了十枚奖牌,被称为“十全十美”的河北日。
最终,中国队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河北贡献的金牌和奖牌占到了国家队的半数以上,河北的奖牌数比排名第二的乌克兰都要多出8枚,有网友评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河北。
骄傲呀,我大河北!今天跟导演说起来,导演只夸真牛掰!
确实很值得骄傲。不过这成绩也来之不易,多少人多年辛苦和心血换来的,是该好好总结分享。
这么多年的训练,对运动员也是脱胎换骨的改变。我看一个运动员的家长接受采访,说孩子小时候很自卑,特别不愿意别人看到他的残肢,一直藏着。训练几年之后,再回家时妈妈带他去买衣服,他大大方方地换衣服,潇洒帅气,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冬残奥会领奖台上,他身披五星红旗,一只好手紧握国旗,另一只残肢高高举向天空,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作为残疾人工作者,作为冬残奥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我怎么能不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