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藏身是徐皓峰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我并不是从头看起,而是从后看起,先看了柳白猿别传,后看了柳白猿,接着是倭寇的踪迹。徐已经将柳白猿搬上屏幕,拍了一部《箭士柳白猿》可以网上找不到资源,说是没有公映,但另外一部《倭寇的踪迹》可以在网上观看,看过电影之后,觉得剧情过于沉闷,貌似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模糊,于是我想小说应该能给我答案。
倭寇的踪迹分九节,整个故事的出发点在第八节点出,二十年前,戚继光和俞大猷,在朝廷严格的控制监查下,以很少的钱很简陋的武器击败了倭寇,朝廷觉得这套制约将领才干的体制是合理的,戚继光逝世后,朝廷没有一份像样的悼词,俞大猷派手下扮作倭寇,搅乱南京,希望可以引起朝廷的反思。
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件搅动了南京城的一滩死水,徐皓峰凭着自己对人性的观察,描绘了在扭曲的制度下形成的扭曲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剧中人物的悲剧都无法逃脱制度的桎梏,不管你的出发点如何,最终的结局都败给了愚昧和无知。如同鲁迅笔下民众,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人性却从未进步。
执着于第一高手的崔冬悦,贪名,但人总有老得一天,江山代人人才出,新老更替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崔冬悦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在六十岁时便上山隐居,在南京城留下了武功第一的美名。
礼教压制的四夫人,漂泊的波西米亚姑娘,刘凯的铠甲梦,海道防的炮弹命令,民众的愚昧,官员的推诿,这一切组成了一副社会百态图,最具有讽刺意味还是结局,在一开始崔东悦就提出这不是倭寇的行动,但是官方最终决定要以倭寇对待。刀客最终把鲜血留在了南京,但是仅仅是一片涟漪,并没有宣起应有的风浪,如刀客所言,二十年的太平致使大家麻木了,没有了忧患意识。徐在另一个短篇中说,乡人的麻木,是害怕。
最终,一个刀客的良苦用心在奖赏惩罚之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没有人关心这个人是谁,从哪里来,人们只知道,有人死了,有人查办了,有人奖赏了,有人渔利了,有人留下来,有人离开了,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太平,与国家的忧患相比,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个人得失。故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