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不等于骄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着重于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和善与坚定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对孩子,对自己,以及对当时情形的尊重。
尊重孩子的年龄,什么叫尊重孩子的年龄呢?如果我们要求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不走动的座45分钟,就不是在尊重孩子的年龄。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比如男孩子喜欢刀枪,车子之类的玩具,而女孩子就喜欢芭比娃娃之类的。或者一个中性化的女孩,就喜欢男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强制她就应该喜欢女孩子喜欢的东西。
尊重孩子的需求,林文采老师在《心里营养》中提到,两岁多的孩子她们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什么都希望自己可以做,但实际他们是做不好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需求,让他自己去做。
尊重孩子的情绪,在生活中,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是不好的,总是试图用另一种情绪去覆盖它,其实我们不要去控制孩子的情绪,也不要试图去覆盖他的坏情绪,而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处理情绪。
那什么又是尊重自己,尊重规则,尊重情形呢?
尊重自己好理解,尊重规则,就是尊重与孩子一起制定的规则。
尊重情形,就是说我们不能太死板,有的时候要学会变通。比如带着孩子出去玩,我们在家里是有规定的不能喝可乐。可是如果一群孩子在一起,大家都高高兴兴的玩着,喝着可乐,你却不让自家孩子喝。那无疑是不妥的,孩子会玩的不开心,会显得格格不入。
那怎样才能做到和善而坚定呢?
这里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就是‘冷静期’。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接通的是原始脑,而非理性大脑。
原始脑也称动物脑,是脑干和中脑在运作。脑干调节生理活动(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的反射中枢。它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有了。中脑在小时候我们的情绪没有处理好,就会存留下来,事情过去了,但是当时存留的情绪,记忆还在,当没有让他感到被爱或者被接纳的时候,就容易有不好的情绪出现。
所以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暂停”,能够用理性大脑思考的时候,再来处理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