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有无数的名士、明流称赞、让人仰望却又望尘莫及的朝代。只要一想唐朝的诗歌、唐朝的传奇等,便可以从中窥见一丝丝掩盖不住的盛唐气象。有着南来北往的商人、各种肤色的旅人、有来自波斯的地毯、塞外的胡璇和音乐、在为这盛唐的繁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重要的是有着无数正在进京赶考的考生,才有了唐传奇、唐诗中的一个个讲离别、相逢、爱恨纠葛、金榜题名时、官场失意人的故事。它们都只是盛唐的装扮,更重要的是盛唐男主人的爱恨情仇。
李扬的爱情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到现在的电视剧、电影拍摄唐朝的故事,其中最多的便是李扬的爱情故事。那一次次穿越历史的时间和空间的传奇,在现代一次又一次的重演,在现代的改编下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每每想到盛唐就会仿佛耳畔还有那作响的驼铃、眼前有着不断旋转的胡璇和胡音在舞台,赢得一次又一次满堂喝彩。李扬的爱情就是在这样繁华安定的唐朝,两个人默默地等待着命中注定的相遇、相知、相爱。可以把着两人的故事概括成四个阶段;第一定情,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第二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第三香消玉殒,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第四续前缘,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看看这一对的惊天之恋是如何一步一步完善成现在看到的样子。
唐朝的李扬爱情故事。
在唐朝李隆基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他的前半生英明神武却在后半生声色自娱。他谈了一场倾国倾城之恋,从此史上再无盛唐,也在没有李隆基和杨玉环。唐朝阶段选取了陈鸿的《长恨歌转》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来看一看李扬爱情。陈鸿“玄宗在位日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以声色自娱。”玄宗在位的日子久了,开始对政事倦怠,沉溺于声色之中。然后遇见了杨玉环,在赐浴华清池之后,惊为天人,无比宠爱,带在自己的身边封为贵妃,送钗盒定情。且当时民众有这这样的想法“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这就可以看出李扬爱情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玄宗宠爱杨贵妃竟然让当时的人们第一次产生男女有一样的地位的想法,哪怕只是想法也是值得惊叹,因为这可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时代中女性的地位因为一个女人有了提升。在这个《长恨歌转》中有我们后世的电视和戏剧中看见的一些经典情节,有赐浴华清池、钗盒情缘、玉妃太真院、七夕定永生的经典情节。但作者陈鸿更多的是对于李扬爱情的批判,尤其是对于皇帝的倦怠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的不满。从一开始就能看出,而且还在篇幅不长的文章中专门用来近百个字对于玄宗后宫佳丽人数之多的描写,已经玄宗不满于仅从内宫挑选女子,还让外宫命妇和贵女一同出游,贵妃就是从外宫而来。在古代男女有着明显界限下这样写,批判力度之深是可想而知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就只是写出李扬爱情的悲剧,没有过多的个人感情的抒发。细节处有了更多的延伸拓展,如“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门户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还有千古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被多少痴男怨女奉为表现爱情忠贞的名句。但相较于陈鸿的《长恨歌转》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白居易用更简易通俗的语言进行描写。这两位唐朝的诗人对于李扬爱情故事有着自己不同的态度,但是都没有着重花笔墨描写的情节,只是简单的叙述整个故事,没有偏重。也为后世描写李扬爱情的作家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材料。
元代的李扬爱情故事。
《梧桐雨》程家锐
清秋过,白露挂苍松,君山梧桐细雨中。
霜天千里孤鸿去,一片闲云半日红。
暮色几许妆惨淡,残月溪边影重重。
莫相问,烟雨逝尽怎重逢,先凝冬雪再逐风。
这是白朴写的时候有一首名《梧桐雨》的曲牌的词,可以从中看出这词的凄凉悲催之意于白朴的的剧作不谋而合,所以写在此处。
到了元代是杂剧发展的高峰时期,一代皇帝的爱情怎么会不值一写,更何况还因为这场爱情无比昌盛的大唐走了下坡路,这就更给这场爱情增添了不少的戏剧性和神秘感。白朴的《梧桐雨》就是在唐朝的基础上有了一些补充。增添了“根据杜牧的诗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带有隐射意义的诗。在白朴这就是玄宗为了讨贵妃欢心做出的劳民伤财的事件之一了,增添了一个在马嵬驿请求赐死贵妃的反面人物--陈玄礼。陈玄礼就是电影《妖猫传》中陈云樵的祖先,也是猫妖着重报复的一个人。增加的这些细节处都可谓是恰到好处,原本不知道玄宗宠爱贵妃到了何等地步,这就有了荔枝事件。不知到底是谁在六军中起头提出处置贵妃的想法,这两处原有故事中不明确何不完整之处,现下被白朴一一的补全。白朴的《梧桐雨》侧重描写的是皇帝在失去贵妃后的思念和悲痛欲绝的心情,通过故地重游、重到七夕、道士搜寻、故园听雨、等情节来渲染玄宗失去贵妃后的生活已经精神状态。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梧桐叶上的声响一夜无眠,心中想念着有贵妃陪伴的日子,看着满庭园的落叶,更加思念贵妃。最终再天上于贵妃再度重相逢。元代的李扬故事跟多的是渲染她们相爱而不得白首的悲剧氛围。
清代的李扬爱情故事。
清代的洪昇《长生殿》的题材依旧讲述李扬的爱情,经过一千多年的变化,这个爱情故事还在影响着人们,也依旧还在广为流传。清代的文人、民众更多的是关注爱情本身,关注他们的爱情有过的危机。把玄宗对贵妃的爱由一次出走和回归最终认定一人为结局。皇帝虽然宠爱贵妃,把她的几个姊妹都封了夫人,并且还于其中一个夫人发生了关系。贵妃对玄宗产生抱怨,玄宗一怒之下把贵妃赶出宫去,可是当天夜里就又后悔,有一些坐卧难安,可此时宫门以关。便让自己的大总管送东西,接机看望贵妃,贵妃回到自己的家中也分外思念玄宗。大总管求以贵妃物件,贵妃顿感为难,感叹自己离了玄宗什么都没有。拿来剪刀剪下自己的头发回赠给玄宗。此后贵妃不在恃宠而骄,皇帝也不在宠信三宫六院,独宠一人。所以在悲剧之后,皇帝苦苦追寻最终皇帝与贵妃的爱情感动的天帝,让其双双归于月宫,在天上永聚。
李扬爱情故事无论怎么写都是离不开其政治背景,就算一再的着重写爱情,写缠绵悱恻,写悔恨,其中的安史之乱始终没法避免,这是他们爱情的转折点。或许他的故事一直流传的原因就是普通人民对于皇家秘闻的好奇心以及这场爱情是如此与众不同,是用全国之力谈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也有惊天动地的结果。但如果这场爱情有一个很圆满的结局,那么我相信这两个人的爱情不会像现在这么的广为人知,也不会被改写这么多遍。无论是从爱情本身还是从政治上,这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爱情的忠贞不渝,一个拥有三宫六院的皇帝独爱一人,这一定是真爱,且在失去之后,一生都在怀念中度过,被用来宣扬爱情的重要性。在政治上来说,这一场爱情轰轰烈烈的开始,也轰轰烈烈的结束,整个唐朝的国力物力人力都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至此盛唐的景象再也不复从前,还可以起到警示后世帝王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不过对于李扬的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立场、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