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这本书想读了很久,但因为大概知道情节,所以一直没有勇气读。我一直佩服作者余华,这一个个的悲剧写下来,真的不会内伤吗?在我读了前言后,有些话打动了我。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所以《活着》是挑战读者对苦难的承受能力的书,是一个叫福贵的老人,讲述他眼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的故事。

  福贵年轻的时候是“富二代”、“败家子”,吃喝嫖赌,最后把所有家产都输掉。虽然如此,他的家人都给予了他最大的宽容。父亲因为家道中落受打击死去。
  母亲身患重病,福贵去城里请医生时被抓了壮丁,经历战争,辗转回来母亲早已病逝。
  福贵回来后有过一段辛苦但开心的日子,随后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
  善良的儿子有庆在为县长夫人献血时,由于抽血过度而死。
  女儿凤霞因生病成了聋哑人,幸运的是找到了憨厚能干的丈夫二喜,甜蜜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凤霞因为难产死了。
  一直重病缠身的妻子家珍在女儿和儿子都离开的打击下,也离开了人世。
  现在家中只有女婿和外孙,相处很好。但女婿在一次工作中被墙板压死,小外孙则是吃豆子撑死了。
  最后,福贵和他救下的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地活着。

  即使我此刻简短的写下以上这些情节,也已泪目。所以说,这本书就是一个接一个死亡的故事。看完这本书的一段时间里,我每次想起来都有种胸口被堵住的感觉。想到了《呼兰河传》里的一句话:“逆来的,都顺受了;而顺来的,似乎从来没有过。”

  我们被安排到这世上走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
  福贵是幸福的,哪怕年轻荒唐都没有被埋怨和抛弃。父母自不用说,妻子家珍更是被娘家接走又执意回到他身边,生儿育女,无时无刻不在操持着这个家。这其中,肯定有自古以来的三纲五常的观念束缚,但由此也有更稳定的家庭结构,和共同面对困苦的担当,家珍似乎就是这样传统女性的完美代表。福贵和家珍生了一双儿女,都很善良、懂事、勤劳。这是古今多少人求而不得的福气。
  福贵又是痛苦的,目送着爱他的亲人一个个死去,亲手为他们安葬,与其说他活着的时间长,不如说他赎罪的时间长。活着比死去要难,要痛苦。想着近来看到的各种新闻,华山、峨眉跳崖的,学生跳楼的,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决然的去死,也许不是所受的苦难,而是他们从没有感受到那么深切的爱吧。
  这本书让我想到“认命”这个词,承认和接受命运,不管是出于爱或者无奈,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既然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用或长或短一生的时间去体验生命本身的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抱着好奇的心情,我读完了《活着》,之前看到各种app都在推荐余华的这本书,说这是人这一生中一定要读的一本书。可是,...
    一只智障少女阅读 1,416评论 1 7
  • 文|舒行之图|手机摄影 这次会读《活着》这本书完全是个巧合,可能冥冥之中自有牵引,相距甚远的朋友刚读完这本书,偏巧...
    舒行之阅读 2,571评论 20 30
  • 这篇文章关于死亡。 少不经事的时候想过很多种死法。上吊太麻烦,死前还要做个吊环,舌头伸出来还很丑;用刀自残太痛,下...
    向小萍阅读 739评论 5 2
  • 2018-07-16 (稻盛哲学学习会)打卡第90天 姓名:祝新华 部门:业务部 组别:待定 【知~学习】 《京瓷...
    CindyWellin阅读 2,354评论 0 0
  • 读过大学的人都说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里学会很多新的道理,新的理念,虽然不愿承认。当自己真正经历的时候,觉...
    鑫涡阅读 2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