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辈子能找到一份与自己精神诉求相匹配的工作,是一个幸运,更是一种幸福。”而做了教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成为那个完整的自己,感觉我是幸福的。要问我为什么做教师?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也许是我两个舅舅都是教师影响了我,也许是从小听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所受到的启发。初中毕业那年,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学校。还记得刚踏进校门那旧教室的泥墙上,写着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教育格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就深深的震撼了我。四年的师范生活,师范老师们那儒雅博学的气质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在毕业时老校长的嘱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更是成了我教育人生的座右铭。
十九岁的那年,仍然懵懂无知的我师范毕业后回到了母校,成为了一名初中教师。虽然教学经验欠缺,但是我有做教师的热情。由于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其实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娃娃头”,我也把他们当做是弟弟妹妹。所庆幸那时候教育环境十分的轻松自然,每天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课堂上读诗歌、讲故事、作辩论、演小品,教学随意而松散;下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游戏、谈心、交流;在班上组织评选:故事大王、十佳歌手、文明标兵、写作之星等等。因为年轻,和孩子们相处的很融洽,由于教学方法的灵活,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校管理的僵化,不由得教育的激情慢慢减退,开始抓起了成绩,搞起了应试教育。虽然教学成绩越来越好,但是和孩子们渐渐地疏远了。感觉学生也难管了,教育也难做了,开始出现了一种职业的倦怠感,甚至有了一种想转行的冲动。
所庆幸的是,于2012年,在省城聆听了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报告会。从此,再度点燃了教育的热情,特别是听了李镇西老师所讲述自己与学生的故事,是那么的生动感人,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教育也可以如此的诗意美丽而迷人。
2020年2月1日,加入了新网师,走进了一个充满温情而富有爱心的集体,仿佛人生又有了新的起点。本来加入新网师就是奔着李老师而来的,所以在选课的时候,我就特别选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与写作》课程。记得第一次打卡,内心忐忑不安,因为自己文笔不好,那种天生的虚荣心,害怕写的不好,别人笑话,所以迟迟不敢落笔。后来在学友们的引领和激励之下,现在也坚持打卡二十来天,叙写着自己读书的体会,对教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昨晚,期盼已久的第一节教育写作课终于到来了,李镇西老师以“教育的意义和幸福”为题做了这次讲座。特别是李老师讲到了,我们的这个写作课程不是培养作家,对天赋的要求并不高,不过就是写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只需要能做到文从字顺,就可以了。这一下子让我轻松了许多,释然了许多。而现在我所欠缺的,就是捕捉教育故事的那种敏锐性,以后尽量的要用心去观察身边的孩子,把他们写进自己的教育故事中。因为李老师说:“教育就像文学一样,能够把人引向深层、伟大,震撼人心,催人泪下,荡气回肠,余味悠长。”教师这种职业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有个性、有特点,需要我们倾注热情,挥洒汗水,帮孩子们认识世界,帮孩子们成长,让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这也许就是我们做教师的意义。
接下来,李老师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再次论述写作的意义和价值。我的理解就是,两位教育家虽然处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身上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学生的热爱,同时也有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教育写作。我们做不到像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老师一样,在早上五六点起来就写教育故事,我们成不了像他们一样的教育大家,但是我们也可以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教育写作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实践思考”,在写作中不断的反思自己,让自己心胸变得更宽广一些,变得更随和一些,更宽容一些,能够正视学生的差异与不足。这样,我们在面对学困生时,就没有了更多的抱怨,没有了更多的嫌弃。我们把学困生当做是自己教育的一种研究对象,当做是自己教育科研的这样课题,这时我们更应该感谢学困生生,是他们给我们创设的一道道难题,让我们在不断地战胜困难、挫折后走向着成功。
“写作让我们更有成就感和尊严感”,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名师一样出版自己的教育专著,但即使把教育的点滴写在日记本上,日积月累,它也会能够形成厚重的教育故事,再次回过头来翻看这些,也许给我们自己的人生会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那么,在教育的历程中进行相应的研究写作,可能会促进我们的教学。当我们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教学问题、教育规律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觉到人生是充实的。在思想的碰撞之后,我们一定会更加的聪慧、睿智。让我们放开手,去写自己的教育人生吧!用日积月累的文字,给自己留下一个个美好的记忆,在记忆中采撷幸福、甜蜜的果实。
(字数1956)
标签: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