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前,中国与北方邻居相处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然后就是一顿怼。张骞通西域,建立起区域文明和平交往的通道,带来了技术和物种的互通,促进了文明成果的共享,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张骞通西域
为了联系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半路上被匈奴抓住,在大草原上蹲了十余年,后来终于得个机会逃走,辗转来到大月氏。此时大月氏早已被匈奴打破了胆,国王都被杀死,头骨被做成了匈奴单于的酒杯,直接拒绝了夹击匈奴的请求。张骞只得返回,路上又被匈奴抓住关了一年多,后来趁乱逃回。张骞出发时百余人,一去十三年,仅二人得还。虽没有达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使命,但了解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六年后,西汉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全面胜利。匈奴内部也闹分裂,天天嚷嚷着南北分家。趁你病,要你命,为了彻底打垮匈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首先来到乌孙国,又从乌孙国派遣使者分赴西域各国,建立起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联系。自此,汉朝频频派人到西域,一年中出使的多则十余次,少的五六次,每次去的人有百余、数百不等,出现了“使者相望于道”的空前盛况。西域各国认识到了汉朝的强盛,纷纷遣使者来朝,争相内附。东西方政治、经贸和文化的全面联系自此开始,丝绸之路形成。
为了确保丝绸之路的通畅,汉朝一方面团结拉拢西域诸国,另一方面采取军事手段,对不服从的西域国家逐一击破,建立起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从此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