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看过一个段子:“女儿在美国留学,每年圣诞节学校放长假,就回国休假,她深有感触地说,没想到国内的圣诞节比美国人过得还热闹!”
这个热闹可以理解,毕竟咱们国人多呗。但是把一个别国节日过得如此热闹,让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热爱?难道真的是热爱吗?
我想未必。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2012年,在全球不景气的情况下,全球仍刮起了“圣诞经济”之风。除了像希腊陷入“债务危机”无奈看着圣诞经济流失外,其它国家都从中获益,给经济阴影带来一些光明。
这背后有一个很强大的推动力,那就是国人的消费贡献。圣诞节这天很多国人会选择出国,他们去干什么呢?答案是:大力扫荡奢侈品。因为圣这天,国外的商家也会搞促销活动,毕竟有钱不赚白不赚啊。据说在2011年圣诞前后,英国国内所售奢侈品的近三分之一都被中国人买走。
当然了,圣诞节这天,我国众多城市都会开展圣诞活动,各大商场、超市等都争相的大搞促销活动。所以你去逛街,商铺搞促销活动的一大片。人啊,熙熙攘攘。
双十一过去不久,圣诞节大购物又开始了。我突然想起了浙江义乌,它被称为:“世界圣诞饰品之都。"听说全球70%的圣诞饰品都来自那里。哈哈,是不是吓了一跳?别人的节日,在我们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市场。
圣诞节就是为了购物的吗?很显然不是。综上所述,中国人过圣诞节,在我看来只是提供了购物或是出国游玩的时间点罢了。年末大家都忙碌一年了,赚钱的也赚到钱,休假的也快休假;为了缓解下压力,就花费咯;
至于花费,这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情,还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提醒国人尽量到本国消费;不要盲目买什么奢侈品;不要买一些根本不太需要的东西。
圣诞节之所以在中国炒得这么热,当然离不开商家鼓吹。这一天包括平安夜,商家们早就做好了赚钱的策划。于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带动媒体、打着圣诞节的名号赚钱。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国人的盲目跟风。你不跟风,把一个洋节过得这么热火干什么?我不是在排外,而是觉得没必要这么热,哪个国家过得这么吵?答案大家都知道。
虽然文化打开了国界,但是我们对待圣诞节等外来节日来文化,在吸收方面的现状还是值得反思。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往往是崇洋媚外,而对本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吸收外来得优秀文化本身没有过错,过错的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学到其中的精髓,为我们真正所用。就拿这次圣诞节而言吧。别人的圣诞节,大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我们在大吵大闹;更多是小孩子的快乐之日,我们则是大人们的集体群欢;别人呆在家里寒暄温暖,我们在各大市场大肆收刮;别人这些日子是用来搞慈善的,我们是用来攀比消费的;别人的节日街道干干净净,我们的是垃圾堆。
这哪是什么圣诞节咯?难道不是一次购物街吗?
......
别人的节日毕竟是别人的节日,他们真正的是把圣诞节过得很有人文味道,例如去教堂祈祷洗礼、装饰居室、孩子的狂欢节日等。而国人恰好相反,很少有人文味道,更多是充斥商业、铜臭、攀比之风。
圣诞节俨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节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们的春节将会如此。对待外来优秀文化,更应该把精髓学到,而不是曲解其节日内涵。下餐厅、购物、狂欢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每天都可以做,何必要留到圣诞节这天呢?
圣诞节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为了感受其文化;正如过年不是为了吃顿饭,而是感受其年夜的味道。
我们之所以抱怨现在过年过节越来越没味道了,就是因为缺少了很多人文的东西,例如张灯结彩、写对联、舞龙舞狮、弹奏民乐....而多了打麻将、看电视、攀比消费的商业味道。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穿得不好、压岁钱5块,家人坐在一起寒暄,外来鞭炮声零碎滴答,没有烟花,年味浓浓,过是那么快乐和回味啊......而现在放眼望去,麻将声声,手机咚咚,雾霾重重,见人陌生,烟味浓浓,心情沉沉....
我是小辉,
精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