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敏感期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这时候他们已经能独立行走,他会模仿身边的所见所闻,模仿父母的语言,模仿老师的动作,这是一个简单的生命要跨越很高的状态去做的一个前期准备。通过不停的模仿,他们积累能量学习更多新技能,他们总是给我们很多惊喜。下面看看这两个案例。
案例一
糖糖3周岁刚上幼儿园,她喜欢在家扮演老师给我们上课。“小朋友都不许说话,这是教室”,她苛责爷爷。“在说话出去”,她边说话边比划,把我们逗的哈哈大笑,模仿老师她很兴奋。孩子模仿的惟妙惟肖,有时我们会模仿她,她会说,“妈妈你学我吗?”
案例二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现在一周六个月了,非常喜欢去厨房炒菜,蒸饭烧开水,喜欢自己到橱柜里拿东西,比如铲子油桶,酱油瓶水壶等。
我认为有大人看着小孩,就尽管让他去他玩,他玩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家里的老人却认为要让小孩懂规矩,要让小孩明白,这里都是厨房用具不能玩。
模仿这个词用在这个一岁四个月的孩子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是很多老人,并不知道,模仿是孩子0-3岁期间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案例一中的糖糖,模仿老师口语练习口语,在使用中把语言类化,这是他学习语言的方式,在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规范的语言。
孩子的模仿可能最终超出模仿者,形成自己的特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长模式。一个学生喜欢他老师的一切,行为、气质、语言、思维模式等等,这些都是模仿,模仿是成长的一个临界点,模仿存在于人的一生中,一直发展到确定它们所属的范畴,也就是将自己的属性归类,模仿才结束。
在观察学习与模仿的历程中,需要经过4个阶段:
(1)注意阶段,指在观察学习中,个体必须注意楷模模仿所表现的行为特征。
(2)保持阶段,指个体观察到楷模的行为后,必须将观察所见转换为表征性的形象或表 征性的语言符号,方可保留在记忆中。
(3)再生阶段,指个体观察楷模的行为表现后,将其纳入记忆,以后再从记忆中提取出 来,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 4 )动机行为,指个体不仅通过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到了行为,而且也愿意在适当的时 候将学习得行为表现出来。
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或是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所以父母最好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与错。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