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睡到自然醒时,已经快九点了。慢吞吞地洗漱完,一家三口出去过早。路上,儿子跟我聊天。
“老妈,我发现家长教育孩子有三个极端。”
“哦?哪三个极端?”我很好奇这个话题。
“一种是完全不管类型,一种是完全溺爱型,还有一种是超级严厉型。”儿子有条不紊地说道。
“可以举例子说说吗?”我有点小兴奋。
“比如我们班的小D同学,他的妈妈对他就是完全溺爱型。”儿子慢慢地走着,停顿了一会儿。
“你从哪些事情做的这样判断呢?”我继续问道。
“老师批评了小D同学,他妈妈在学校接受老师批评时,会很温柔的教训她儿子说你以后不要这样了啊!”儿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戳我,模仿着那位妈妈。我感受到那位妈妈的无力感。
“完全不管型呢?”我又问。
“我们班的小X同学,属于这种类型。他的爸爸妈妈基本上不管他,老师批评他,家长也无所谓;他在小卖部偷东西,家里人也没有人管他;他还骂他奶奶!这个我很不能接受。”
“哦?为什么?”
“骂爸爸妈妈还可以理解,骂奶奶不可以!”儿子很坚决。
“你的意思是你可以骂我和你爸,但是不会骂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我有点哭笑不得。
“恩,我也不是骂你们。只是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儿子解释道。
我的理解是,儿子的情绪更愿意在爸爸妈妈面前表达,而不是爷爷奶奶那里。
“还有一种超级严厉型呢?”
“我们班小H同学属于这种类型。”我没有吭声,儿子继续说着:“家长会上,她的妈妈会当着很多同学和家长的面,训斥她。”
“哦,如果我是她女儿,我会觉得好丢脸啊!”我感叹道。
儿子没有接我的话,继续他的思路:“超级严厉又分两种:一种就是单纯地掐着,一种没感情的掐着。”
“啥意思?”我一时转不过弯儿了。
“单纯地掐着就是孩子完成了家长的要求,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没感情地掐着就是孩子即使完成了家长的要求,还是不能做自己的事情。”儿子很有耐心地解释。
听到这个,我忽然醒悟,这是在变相说我吗?“你打篮球、乒乓球、学围棋,是不是有这种感受?”我向儿子求证道。
儿子一笑,没有回答。我心领神会,我们没有继续这个聊天话题,过早的地方到了。
儿子的一番话语,让我有了提纲挈领的感受。他看似不经意的一些话,道出了他对爸爸妈妈对他教育上的感受和期望。他举的例子中,或多或少的有着我的影子。
“你能有刚才那种体会,说明你自己经历感受过,或者你体验到别人的经历,对吗?”等早点的过程,我见缝插针地问儿子。
“恩……”儿子想了一会儿:“老妈你的变化好大!”
“哦?我有哪些变化?”我穷追猛问。
“你对我的态度有很大变化!”儿子看着我。
“还有呢?”我像个小孩一样,想他更多的鼓励。
“没有了!”儿子开始吃起来。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态度决定一切?”我自说自话道:“态度变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
“恩!”儿子嘴里塞着饼子,点点头。
我也心满意足地开始吃面,心里乐滋滋地。
“老妈,你是不是准备把我说的又写篇文章啊?”儿子忽然问道。
“哈哈哈……”我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