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我跟奶妈有点像。
时间会拖垮我,对自己的决定一次次怀疑,等待会觉得煎熬和自我怀疑。
我找姑姑问来了同在上大学的表哥的电话,说想找他聊聊。
我曾经也心血来潮想和姑姑家的表姐说说话,问姑姑要来了微信号,却发现并不能添加,最终不了了之。
当姑姑真正发给我电话号码,就开始后悔,后悔出口。姑姑对我一向热情,可孩子之间的事情似乎不像大人那么简单,毕竟交集不多,我不知道自己如何思考然后把矛头指向那个每次走亲戚相坐无言的表哥。
我19:41的短信,21:59分还是得到没有回复。
因为寒假了解到他也正准备考研,怕打扰时间以及不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怕他没准备好,怕场面尴尬,怕被吓到,我告诉姑姑事先跟他打个招呼。但是不愿意添加微信号,告诉姑姑手机号就好。认为不太熟悉的熟人联系,打出来的文字和使用表情的习惯可能会让谈话轻松愉快,但屏幕上的字体总能影响人可能真正想说话时的口气,以及会出现各种想象的对方的口气,让谈话变得更加莫测,加上更多的自我猜测,使得到的答案更加不清晰,加上自己的情感理解,让关系并不一定变得更好。并且总感觉打字会低效率,事实上,我并不喜欢打电话,可总感觉微信会更加草率和被各种无聊的事情打断,看着聊天框上方出现对方正在输入...的标记并不会让自己感到兴奋以及舒适。
需要发短信询问他是否准备好,其实是我感觉我需要准备。
我有点脑袋发胀疼痛,我感到自己做了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一方面对自己跨出局限呐喊,一方面向自己恬不知耻式的自喜而恼怒。我甚至想撤回那条短信,可是信息没有这条功能。开始,开始发现自己在懊恼生气的时候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我可能会放弃了。为什么要找他呢,专业不一样,报考方向不一样,三年来不闻不问,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询问,为何从前如此冷淡。
如石沉大海...细数着被磨掉的片片自我认可。
我可能又犯傻了,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说自话,志气高的另一个解读是,对外界知之甚少,内心的热血都建立在对自身能力评判不足,和对外界了解不充分,是盲目,是没有格局。
好像一直坚持的价值观都摇摇欲坠,踏出局限的那一刻,把自己想成战士和英雄,在没有遇见和看不到结局的时刻里就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显得不机智,又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诚意。是不是我反悔得有点晚了,是不是过于唐突,或许。短信内容过于自我,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迎合他人的心血来潮。
然后再扶正局限自我的方块型价值观,我什么都可以接受,可以理解...
真正心静如水,不心血来潮才是格局和成长。
再多一个字都不想写,我盯着跳动变换的字数时实统计,脑袋里都是不好听的心思和担忧,这样一点都不酷,一点都不舒服,再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画出莫名其妙的无聊,才想象得如此自我不堪一击。
微信、QQ 的撤回功能,朋友圈、说说动态的删除功能,是否真的表现使用者的需要...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