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足、气场弱的人,在表达上有一个习惯,就是会不自觉地使用 “也许、大概、可能、还行、差不多吧” 这样不确定性语言。
人在说话,话也在说人,不确定语言向别人传递的,是你的犹豫和不自信。
表达中,多使用 “必须、肯定、一定” 这类确定性语言,会更有力量,也会让你越来越自信、有气场。
在职场中,这种语言差异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
比如面对领导安排的任务,说 “大概能在周五完成” 的人,往往会让领导担忧进度;
而明确表示 “我一定在周五下班前完成” 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与机会。
前者的 “大概” 里藏着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即便最终按时完成,也会让他人默认你工作中存在侥幸成分;
后者的 “一定” 则展现出对任务的掌控力,这种坚定的态度会倒逼自己调动全部精力,避免失误,形成 “语言承诺 — 行动兑现 — 自信增强” 的正向循环。
日常生活里,确定性语言同样能重塑他人对你的认知。
朋友约你周末一起玩,如果回答 “也许能去吧,看情况”,会让人觉得你态度敷衍,以后可能不会再主动带你玩;
如果换成 “一定去,咱们提前规划路线”,不仅能传递出积极参与的意愿,还能展现出你的主导力,让社交关系中的存在感不断提升。
很多人误以为用模糊的语言能给自己留退路,却不知道这种 “退路思维” 会逐渐削弱你的行动力,潜意识里就会接受 “做不到也没关系” 的设定,而 “必须做到” 会激活内心紧迫感,促使自己克服困难、达成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外在投射,同时也能反向塑造思维。
长期使用不确定性语言,会让思维陷入 “自我怀疑 — 不敢行动 — 更加自卑” 的恶性循环;
而主动切换为确定性语言,能不断给大脑传递 “我能行” 的积极信号,逐渐打破自卑的枷锁。
就像刚开始学演讲的人,即便内心紧张,只要强迫自己用 “我肯定能讲好” 代替 “我可能讲不好”,声音会不自觉地提高,肢体也会更舒展。
这种外在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强内心的底气,久而久之,气场便会自然流露。
从现在开始,把 “也许” 换成 “一定”,把 “差不多” 换成 “肯定行”,你会发现自信心越来越强。
如果你除了想训练强大气场,还想沟通和表达能力越来越好,欢迎来我的【年度演讲训练营】。
浸泡在一个一年365天都能激发自己的环境里,提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