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周又过去了,记得上次和邵教感叹又过一星期的时候,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回顾这一周的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其实这一周,也并没有做什么剧烈的训练。只是,在周二的时候和两个教练玩摔跤,用力过度,当时就感觉到体力透支了,在随后的一周里,整个状态感觉就是疲惫。
尽管每天做冥想,不过,这周的睡眠并不理想,也做到了十点熄灯睡觉,大部分时间,也是到将近12点才算睡着……
除了这些因素外,反思这两天的上课,我突然意识到,上课任务还是很大的。
早上8:30到中午12:10.一直都处的上课中。
下午3:00一直到5:30,也是一直处在上课中。
空闲时间,就是和家长沟通,沟通的劳动量也不亚于上课。我发现,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还是很能讲的,有时候和一个家长竟然能讲一节课(90分钟),完了之后,还意犹未尽。
关于聊天、讲话,是我今天要记录的。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我能做到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然而,当我静下来复盘自己表的内容的时候,又捋不出什么清晰的逻辑框架。就是那种,讲了很多。但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也可以说不成体系,这样下去,就很难对讲话的内容做升级。聊得很热闹,但是一无所获,这是我的困惑。
一、抱怨型家长
这一类家长,我几乎很少跟他们在沟通了,主要是心累。并且,沟通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到最后还不一定有任何收获。当然,这是指个别家长,他们的那种性格、处事态度,貌似已经深入骨髓,就像刘阿斗一样,很难被扶起来。
仔细算算,到目前为止,真正抱怨的家长也就那两个。她们的专职就是看孩子,只要她们坐在休息室,就会和身边的家长发泄她的抱怨,说道馆不好、教练不好、管里差劲……
田教、王哥在这的时候,好几次当面给她们讲,实在不行就退费。但是她们却坚持不退!然而,她们这种抱怨的情绪,差一点把其他家长给忽悠退费。(可见他们真是居心叵测)
当我发现他们的伎俩的时候,就直接跟其他家长说:虽然他们的抱怨最多,经常宣扬,别家道馆好,那她为什么不带着自己孩子去更好的道馆呢?相反,她的孩子却一直在坚持训练,没有中断。
如果你中途下车,或者换车,最后受伤害的是谁?好与不好,你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听信别人的,更何况她也不是什么测评大师,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轻信他们,不就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一屋子都是女人,那这个戏就热闹,好好的一个家长休息室,变成了“宫斗戏”。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不知不觉中,我把她们的“合纵连横”给打破了,在所有的事情真相大白之后,她们能坐在一起愉快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安安的妈妈,当时和她俩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现在,她们几乎不说话,已经决裂了,有时候在背后还相互指责对方。
其他的孩子妈妈,也在我的感召下,把所有的注意力慢慢的转向自己的孩子,或者自我提升,而不是听别人抱怨,浪费时间。
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清晰的锁定,她们两个就是问题的根源,能解决掉他俩,很多问题都会不复存在。
二、理解和支持型家长
大部分家长,都是明事理的,当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跟他们解释清楚的时候,他们是能够理解的。
有一次,瑶瑶在换衣服时,自己把自己锁在了更衣室里。她也没有求救,只是在那里默默的呆待着。
她去换衣服的时候我是知道的,不过上课差不多15分钟了,我还没有见她出来。也并没有去更衣室使催促她。等我看到他的爷爷奶奶进到场找她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来,瑶瑶还在更衣室里待着。
在门被打开的那一瞬间,我看到瑶瑶在哭,在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安慰下,算是恢复了正常上课。能感觉到瑶瑶的爷爷很不开心,说实话,我也觉得自己很愧疚,竟然,把自己一直喜欢的这个孩子给忽略掉了。
课后我给瑶瑶的爷爷奶奶沟通,说这一点,确实疏忽掉了,同时,我也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瑶瑶这个孩子缺乏求助的行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没有想到求救、大喊,而是默默的忍受和等待。这一点,也是我们家长和老师,需要注意和引导的一点。
瑶瑶的爷爷奶奶都说“没事没事,这就不算啥事儿”。随后又跟瑶瑶说,下次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学会喊教练,或者是拍门都行……
(这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值得我深刻反思)
三、问题型家长
周六下午最后一节课,张宗尧妈妈沟通了一节课,她的问题是孩子不愿意来上课,闹情绪了。
第二节下课后,还没有给孩子们盖完星星奖励,张宗尧的妈妈就来到我身边,说张宗尧不像想进去上课,然后,就指着在哪呆着生气闷气的张宗尧,让我去劝劝他。
跟孩子聊过之后,孩子算是进了到场,不过,这孩子还是带着情绪。开始训练的时候,也是应付心态。不过在下课的时候,还是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离开了。(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
之后,就开始和张宗尧的妈妈,进行了长达90分钟的聊天,而我的困惑,就来自于这次沟通。类似的沟通经历有过很多次,不过,当我回顾自己的沟通内容时,却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构架。聊的很热闹,家长也认可、也理解,我也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甚至,都达到佩服自己的程度。
这是我今天要反思的重点,问题梳理:
1.命令孩子来上课,实在不听就打
2.孩子处在叛逆期,不知道如何沟通
3.孩子做事不持久。(家长正想引导)
4.不是全职父母,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托管。
5.孩子从小就是这样,性格很安静
6.家长的反思
7.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8.最后又聊到,张宗尧妈妈从事的茶叶生意
9.临走我给她推荐了《樊登读书会》
最后这个行为,我后期做了反思,觉得有点不成功,或者说有些不妥。因为知道和做到之间有很远的距离,我很看重这方面的知识,也认可樊老师,但这并不能说明,别人都会认为她好、他有价值。
如果换做是之前的我,我会认为这就是心灵鸡汤,会说出:讲书的还收费,网上有很多讲书的都不收费,比他讲还好,能关注他都不错了……
有了这种思考,我觉得以后再给别人推荐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还有要记住,熊老师那句话:不要给人免费的建议!(不是说不要给别人提供帮助,而是说,在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保持自己的风度。很重要!)
以上九个,就是在这次聊天中谈到的话题。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后期我会围绕这些话题,或者结合今后的更多谈到的话题,写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整理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写到这,这个“困惑”,貌似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用问题做框架,然后,用线性或者网状把它们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