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们觉得鸡汤鼓舞人心,喝下之后感觉自己洗心革面,浑身充满力量,下定决心从现在起要做一个努力、上进的人,读书、写作、运动、旅行,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意义,似乎马上就可以开启崭新的人生。但没过两天这点力量很快就被消磨殆尽,一切似乎又回到原样,我们还是难以抵抗每天的诱惑,想运动却抵抗不过美食,想读书却忍不住看八卦,想来一场旅行却因为拖延症迟迟不能计划,最后觉得还是窝在房间看剧最舒服。
现实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我们从希望到失望,一面自责,一面怪鸡汤原来并没有拯救自己的功效。但真的是鸡汤没用吗?有时想想自己也真是可笑,自己都无法拯救自己,却希望在一篇文章中找到某种武功秘籍心法,心中默念三遍便能功力大增。我们太渴望能够马上摆脱令人不满的现实,太渴望能够马上看到成效,但这都是违背事实的。就像一个要减肥的人,理论上她花了多长时间长胖的,至少就得花多长时间才能瘦下去,但我们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耐心?于是,我们本能的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并不是我不好而是鸡汤没有用。
当然,鸡汤也是有好坏之分的,有的鸡汤纯粹是依靠一些特定的词语堆砌。比如:人生太短,要跟随你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但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你的大脑其实一团浆糊,没有清晰的概念,你也没有自己做事的原则,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一切不过是人云亦云,却以为别人说好的东西,也同样适用自己。你以为跟随的是自己的心,其实不过是被人灌输的想法。又或者,看到一些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看到有人辞职旅行,看到有人因为爱好成就了事业。就以为,这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想着可以通过摄影、绘画、旅行养活自己,这样的事情既有意思又能赚钱,真是两全其美。但你又体验过别人为了拍好一张照片,在烈日下暴晒等待几个小时;或者为了画好一幅画,在画布前一坐就是7、8个小时;又或者为了看到山顶的日出,通宵爬山。在经历了这些以后你还觉得他仍然吸引你,仍然有意思吗?还是其实你可能只是一个票友罢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那瞬间定格的“画面(或故事)”所吸引,并且将它灌入了太多的自己美好的想象,却忘记了这幅画面背后凝聚了多久的努力。
自从学习了古筝以后,越来越明白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到别人表演时姿态优美轻盈,轻轻拨弄琴弦便能发出美妙的声音,看似轻松自如,殊不知这是需要在台下数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基本功的磨炼。记得有个古筝大师说过,演奏弹曲子那是非常优美动人的,但练琴就不一样了,得一遍一遍重复最基本最枯燥的技法,需要把最难的地方重复几十遍、上百遍都不止。那是对耐力、毅力的磨炼,更是对你是否是真的热爱的考验。
我从来不排斥鸡汤,甚至在我失落、质疑自己的时候,一样可以从其中找到力量。其实,一碗好的鸡汤不单能鼓励人心,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结果,同时,它也会提供具体的实践方法。好的文章不会给你吹一个看似漂亮的气泡,但其实里面什么内容都没有,而是能够给你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方法,并且让你有合理的预期,明白想要达成目标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成的,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更多的时候我们阅读,其实是为了寻找一种方法论,并且确认这种方法是有人做到过的,然后我们再去研究我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是否可行?与做到的人相比我还缺少什么,还要学习什么,而我的优势又在哪里等等。并且,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必须亲自去实践,如果你只是一个把鸡汤里那些鼓舞人心的话喝了下去,却从来没有坚持做过的人,那没多久鸡汤的效果自然就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