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心理学(2)

操纵的特点

1、操纵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并没有被视为一种可取或可接受的手段,往往会将操纵的动机隐藏在更容易被世人接受的形式下,如:

爱护与关系:“我这样做都是因为关心/爱你”(领导/情侣)

专业性:“我告诉你这些事因为我在这些方面更有经验,我知道的更多”(师傅/前辈)

利他与慷慨:“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我自己一点利益也得不到”(领导/两面人)

禀赋使然:“我告诉你该做什么是因为这就是我的角色/义务”(老好人)

2、有时操纵者连对自己都会隐藏真实动机

3、操纵者会说谎


总结

操纵者相信,在人际关系中只有两个角色,被操纵者(受害者)和操纵者(在他们开来,就是拥有权势与控制权的那个人)。操纵者不认为人际关系中的其他运作模式。

根本不信任他人、将他们自己的竞争心态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的操纵者,实际上会创造出他们设想的那种社会环境。

操纵源于心态和价值观,而心态和价值观既能合理化操纵,也能彻底否认操纵。

你能改变操纵者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再让他的手段奏效。操纵之所以继续下去,是因为它能够奏效。只要操纵者可以让你服从他的需求、臣服于他的控制,他就会继续以这种方式对待你。

如果施加影响者清楚并且尊重他人的人格完整与权力(包括其他人选择不听从其说服的权力),并且使用的方式是合适、成熟、不冒犯他人的,那么这样的影响即使不是慷慨无私的,至少也是良性无害的。然而,当他们的动机转为剥削他人,手段变得具有胁迫性,那么结果就从影响变成了操纵。

从互相尊重的影响,越界到简单粗暴的剥削,以及无视其他人权利的倾向,正是判断人格是否健全的决定性因素与重要诊断标准。


操纵的证据在三个主要领域最容易被察觉到:

(1)操纵者的个性;

(2)操纵者施加在你身上的负面情绪影响与令人厌恶的控制欲;

(3)这段关系的动态机制本身,即这段关系对于单方或双方来说,是否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或)喜悦感。


操纵关系中占据最高地位的主题就是权力与控制、不平衡与不公平、剥削压迫与无法或不愿改变。

当你不再以服从来满足操纵者,不再配合操纵者那些或隐藏或公开的手段,当操纵不再奏效,操纵者必定会改变他的策略,或转移目标。操纵者一点也不想费力,他们总是在寻找最没有阻碍的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