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读了不下100本书,但是望着那些书,我能清楚地回想起书里的内容,可一转身,当我没有看那些书本时,我的大脑里对书里的内容是一片空白。可想而知当我最需要它们时,它们肯定也如这般隐藏得无隐无踪。
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在进入职场后,在不用应付大大小小的学业考试后,我的读书就是为了能够帮我在生活工作和成长中给我所没有经历过的经验,让我能像那些白骨精一样处理问题游刃有余。但目前的状态却让我感到迷茫,我读了那么多书,可还是百无一用,那我还用再读下去吗?
好在,就当我要放弃读书时,拆书帮的赵帮主用这本《这样读书就够了》为我带来了新的读书认知,一种适用于成人学习的读书方法。
拆书法
初看拆书二字,我立刻想起了之前网上流传的把书剪切下来做成剪报。内心一陈抽动,因为我是真的爱惜书,无论无何也下不去剪刀。但看完全书后,我的这种担忧终于可以完全抛弃。它可以让我在不损坏书的基础上还让我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具体只要七步: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图书。什么是致用类的书籍呢,就是用来解决你当下问题的书,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医生,哪痛医哪。所以我们不需要像学生时代那样,对一本书做详细的笔记,背诵笔记。只需要向书提出问题,找出答案,然后利用这个答案去解决我们的问题。
当然,时下很多人读书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他们是为读书而读书。因为大家都在宣传全民阅读,我不阅读我就OUT了,所以必须得读,但读了之后,之后就是书的事了,和我没关系。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伪学习者。
这些伪学习者表现为1、追逐各类干货,不管是PPT,思维导图还是视觉笔记他们都照收不误。2、追逐各类大神,想当然以为听了牛人的讲话,和牛人合了影自己也会成为牛人。3、崇拜各种新知,像什么量子力学,脑科学等,不管自己听不听得懂,只要是新出来的知识都要兴奋好久。4、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人活跃在各大社群中,同时一次要打好几种卡。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已不再是用于考试的工具,成人的学习应该是用来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个人能力。所以在选择书籍和课程上应以能解决当下实际问题为前提。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等遇到书里的理论或案例时,停下来问问自己,这对我重要吗?如果它只是原书的重要章节,但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直接跳过,如果很重要,则放慢阅读速度,认真研究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总结下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在这一步中,最忌讳的就是附会旧知。我们都知道知识是相通的,很多知识点在好多书里都会出现,这时我们看到相似的内容时很容易就会发出这不就是我之前看到的内容吗?一但当我们有这种认知时,大脑的定式思维就会把相关内容阻隔在外,这样我们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认识与技能。所以当看到相似的内容时要学会多维度去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从中获得新的认知,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升级。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或者听说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到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的旁边。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写下具体的事件,里面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初学的人很喜欢写“我总是......","我曾经......",这样的案例没有代表性,很难引起你的重视。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这一步包含你做这件事的目标,而且目标要附和SMART原则,也就是要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然后再根据这一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行动,为了让自己能够实施,行动步骤越小越好。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里有我们需要信息。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自己每天都能看到且最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落实行动。如果,我们一个月还是没能做出行动,那么这张A2便签便可丢进垃圾筒里,并重新规划行动。
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点,成人的学习是为了改变行动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