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十二怒汉》,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12个人,作为陪审团的成员,在狭小炎热的房间里,围在桌子边,讨论、分析和判断一个男孩是否有罪。
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埋伏着无数陷阱等着我们。那么,可能误导我们判断的敌人有哪些呢?
精神是物质的客观反映;分析和判断,首先就是要基于事实。但是,我们看见的、听见的,是否就是全部事实?
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老师用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两分钟的视频,大家观察到的东西并不一样,更何况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更复杂、时间跨度更长。大家做判断所依据的“事实”,其完整性是有限的,只能说是“部分事实”。
如果从时间维度上来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忆这段事实,回忆出来的已经不是事实,而是”头脑中对事实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经过了大脑自动的删减、补充和加工,那么这仅有的”部分事实“,可能也会被扭曲、主观化了。
所以,误导我们判断的首要敌人就是“片面”或者“扭曲”的“事实”。不要对你的所见太自信。
做出客观判断的第二大敌人是情感。人都是有情绪的;所谓情绪,就是心情愉快不愉快,对事情或事情中的人,是喜欢还是讨厌。影片中那个最固执的认为男孩有罪的人,在整个判断过程中,便把自己代入了案件。他和自己儿子的关系很差,发生了口角,双方动手之后儿子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他在心中憎恨儿子,便憎恨所有和自己儿子相似的、父子关系不好的年轻人,进而认定了男孩必然有错有罪,一定是弑父凶手,应该受到惩罚。作为陪审团中的一员,他居然说,“我恨不得亲手把那个家伙送上电椅”。
判断还非常容易收到偏见的影响。偏见就是以偏概全,以一部分人的行为来推断所有和这部分人有相关性相似性的人的行为。影片中那个认为男孩有罪的老人,固执地根据自己的经历,认为平民窟中长大的这些打架的孩子,全部都缺乏人性,是肮脏的罪恶的,没有一个好人,进而判断男孩肯定杀了人。
正确判断的第四个陷阱是保持社会认同的倾向。追求社会认同是指个人希望被周围的人或者团体所接受和认可。所以当周围的人一致喜欢某件事,一致保持某个观点时,个人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这件事、保持同样的观点,即使有某种程度的不认可,也不愿意表现出与众不同,特别是当团体其他成员不能包容不同观点时。影片中,有几个不是很强势的陪审团成员,他们并不认同其他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一开始表现的非常纠结、犹豫,甚至有些胆怯;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看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孩有罪,也就跟着投了赞成票。但是,当再进行一次匿名投票时,他们就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了出来。
判断还容易收到个体利益所左右。有的人在做判断时,并不是针对这件事情本身在做判断,而是考虑哪种选择对自己更有利,完全失去了判断的客观性。影片中那个买了球票急于去看比赛的人,当大多数人都认为男孩有罪时,就同意男孩有罪;当大多数人认为无罪时,就同意无罪。他的选择,完全是考虑哪种方案能更快结束这场争论,能让他尽快去看比赛,而不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
最后,判断还容易收到人们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影响。所谓保持一致性倾向,就是指人们在潜意识中总是希望自己的言行、前后保持一致。所以人们潜意识中总是倾向于坚持最初提出的观点,会不自觉的找些理由来辩护,哪怕是一开始错的,后面也可能坚持错误的观点。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心理上总是不容易的。
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是很难的,而当你掉入上述判断的陷进而不自知时,则必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在生活中,这样的判断的陷阱比比皆是。
片面的事实,是很多“春秋笔法”文章的常用手段,就是文章中也确有事实,不过是作者希望你看见的事实,通过精心的挑选和巧妙的呈现,让你自然而然的认同他的观点。当然由于事实的不完整性,并不一定能够客观反映真相。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对于有争议的事情,应该多方面了解,正面的、反面的材料,不同的观点都看看,交叉验证,然后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
关于判断时受到感情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在海底捞案例中,由于客户对服务很满意,吃的很高兴,结果口味、其他方面的不足也不那么重要了。在我们工作中,总是要和客户搞好关系,客户高兴了,喜欢我们了,就更有可能做出有利于我们的判读。在家庭生活中,感情基础好了,高兴了,什么都好说;而如果感情基础不在了,可能就一件小事,也不能容忍。
在做判断时克服偏见也很重要,要尽量保持开放客观的心态。作为工程师,一直做技术工作,和工程师同学接触很多,以前总对销售有偏见,觉得他们都太能“忽悠”,不靠谱。但是现在身边有很多从事销售工作的同学,不仅待人热情大方,办事也异常靠谱,对事情也总有一阵见血的看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最后,正确的判断,永远是我们采取正确行动的前提。在复杂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极为不容易。即使避免了上述陷阱,也不意味着就能做出正确判断了。想要对一件复杂的事情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要有正确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对问题本质的建立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这些可能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甚至是吃了很多亏摔过很多跤后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