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作中,所有人都愿意和有建设性的人相处。可是如何成为一个有建设性的人?
多年的工作中,我们对“建设性”有的理解具体有以下12条经验,供你参考。
1. “建设性”的反义词不是“破坏性”,而是“情绪化”。
2. 建设性思考与表达的起点,是不关心动机,只关注目标。
3. 建设性就是假设是我要去做这件事,而且必须要做成,我会从哪里入手、采用何种姿态、用到什么资源,并用这种态度对待别人。
4. 对别人的不满,要么自己消化归零,要么及时对当事人表达。
表达不满时要附带建设性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自带情绪。无论何时,不做意气之争。
5. 遇到冲突时,不从价值观和动机层面做讨论。
因为成年人之间,这些问题已经很难讨论。所谓高水平协作,就是学会组织、推动价值观不同的人,也能为共同目标合作。
6. 建设性并不是不批评,而是少做评论。
批评是梳理出已有方案的强弱之处,指出弱点和漏洞,并且提供可供参照的历史案例或经验。评论是毫不相干、袖手旁观、指指戳戳,且往往充斥着用力过猛的形容词、副词。
7. 即使放弃,也是积极的放弃;如果坚持,必是理性的坚持。
8. 培养一套具有建设性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的表达习惯是充满破坏力的,但其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口头禅是“你知道/明白/懂吗?” “这不make sense呀” “你依据什么”,以及 “你不了解情况”,却偏偏很少直接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种极具破坏性的表达会让人抓狂。
9. 具有建设性的句式,往往是这么开头的:
“补充一个信息”“受你的启发”“咱们换个角度看”“我们是不是可以试试”……
10. 在沟通中多用“咱们”,少用“我”“你”,或者“我们”“你们”。
11. 最有建设性的行为,是推动一个事情向前发展。
虽然往往以决断、甚至莽撞的方式体现出来,但背后是对目标的信心和行动的热情。各种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多方论证,但事情却停滞不前,这是伪装成建设性的破坏力。
12. 建设性,是可以传染的。
建设性不是对他人负责,更应是一个人的内在要求。注重修养的你,也应该科学管理自己的外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