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要30岁了,还没觉得自己长大就突然被人说老了,有点不解与难受。面对30岁,很多人觉得它是成家立业的收获,一种全面承担的责任。30岁不停地被人们当成一个界限,仿佛跨过之后,风景定会不同。其实,仔细想想, 30岁根本没有什么不同!
你不是30岁才承担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这里的“立”多少都有些“承担”、“担当”的意味,修身齐家,以一个“成熟大人”的身份在社会群体里占据一席之地,以合理的言行,贡献绵力,可是这些事情,你是30岁才开始做的吗?并不是。
社会的群居性让我们每个人必须相互协作、彼此负责,下至呱呱坠地的婴儿,上至耄耋老人,每个人都在承担自己该承担的那份责任。婴儿负责在家人的期待下快快长大,给人以希望;青少年负责学习本领,接受小社会的考验;工作后我们负责完成工作任务,为企业的发展作支撑或动力,而后种种,从未间断,只是30岁以前,我们并不觉得我们在承担,我们一直以为我们在接受。
30年的成长,让我们面对工作、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都开始驾轻就熟,然后“承担”就这么“哐”一声跳到你面前,告诉你:“来,背着我走吧”,其实,这个小狐狸一直都在,只不过在某个时间让你发现而已。
30岁从来不是一条红线,过线即改变。人们30年的成长轨迹、模式、方法均不同,所以速度就不同,到达成熟的时间点也必然不同。我和朋友G聊天,她和我聊起30岁的慌张,面对工作、感情、家庭,一片迷茫,各种不知所措与无助。听着她说的一切,好像和自己的故事一样,努力找寻原因。思来想去,最根本的原因就是30年成长的结果不足以去面对这一切去承担,其实,我们并没有成熟,我没真的没有能力去面对这些,纵使大众意义上的时间到了。我们所处的位置与所谓“30岁成熟”的节点的差距就是慌张。
所以无论是从30岁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来说,还是30岁对人的要求来说,30岁只是一个标签,至于这个标签放到哪个位置,完全是依赖于个人。
你不是30才面对失败
30岁的承担,让拼搏与努力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并且一丁点儿退路都没有。所以,30岁了,我们要有所成就;30岁了,我们要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30岁了,我们就是不能失败,可是,30岁的失败真的就这么可怕吗?
上学时,考不到好成绩,我们被父母责备、被老师忽略,和我们一样成绩不佳的朋友一起嘲笑优等生,内心还是期待下一次的翻转;工作后,我们工作上不如意,一群同样为工作烦恼的朋友,一顿大酒,一顿谩骂吐槽,第二天梳洗打扮继续奋斗;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受挫,怎么30岁就不能失败、受挫了呢?小时候成绩不好还会有“好心人”的鼓励,怎么30岁不成功就被轻视了呢?
从小到大我们急着成长、急着成功、急着早日退休,因此我们错过、遗忘,我们像个机器一样去运作,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人人都说能吐金币的就是好机器,可是谁也没想过吐的玩具也可以换金币,谁也不愿意用玩具换金币,还不是因为玩具换金币慢,我们着急,太着急,最后着急来着急去,其实最慢,我们着急30岁成家立业,功成名就,到头来还是丢不掉奶嘴的巨婴。
小J一直是个工作认真努力的女孩,可是一直得不到赏识,面对年龄不断增长,事业上的缓慢,很长的一段时间她整个人都很郁闷,她不明白她为什么还是没有收获。朋友H告诉她竹子生长的故事,她说,可是周围的朋友都已经很成功了,我都30了,我压力太大了。朋友H说,他们和你有关吗?30岁生活结束了吗?当时小J一愣,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小J当时的内心活动,但是,这几句话一定是让被环境束缚住的小J有所思考。
我们因为急着成长,对成功的定义就变得十分狭隘,用看得到、最直接的来要求自己,鱼离开水也不会分,飞鸟狂练游泳也不会,方向都错了,时间的标准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重要的不是30岁失败可怕,是30岁你走错了方向还要求成功可怕!
你不是30岁就不年轻
小时候总愿意装成“小大人”,装着装着就成了一副“少年老成”、“圆滑世故”的模样,20岁的皮囊裹着60岁的内心,冲动、热情、纯真、美好…….一系列原本属于这副皮囊的东西都被那颗早已衰老的心拒之门外。我们忘了第一次看红蔷薇的开心,忘了第一次调皮挨打的哭泣,忘了第一次选择玩具时的纠结,因为,30岁让我们“百毒不侵”。
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两个人用着故作洒脱与成熟地与其发表人生感慨,这看似有意义的见地还不如“闲聊”、“侃大山”有意义,生活哪有什么真谛,热爱生活才是正道。像个莽撞的小伙子一样去接受新鲜事物,像个调皮的孩子去努力“作乱”,像个天真的女孩对生活充满期待。让30岁去见鬼吧,生活刚刚开始,还有太多精彩等着我们呢!有人说30岁生日时要弄得有仪式感,而我认为,“仪式感”是生活本身而不是只存在于30岁,如果有足够的热气与期待,我们就不会把仪式感当成一回事了,毕竟,生活本身才是重要的。
在人人焦虑的年代,30岁这个骗子煽动大众,人人紧张,个个慌乱,赶紧醒一醒,30岁不过如此,热爱生活、努力生活,让这个骗子消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