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愿新年,胜旧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迎新送旧,转眼又是一年,眉头就不由自主地跳出了这远在宋朝的诗句。
近三年来 偶有发生的“暂停键”,防不胜防地给每一个人一个下马威,在这个2022的岁末,也终于迎来了转折。早些日子的时候,三五故旧殷殷叮嘱 不要轻举妄动,可睡可吃,或者干脆就只是躺平,啥姿势都可啥时间都好。领导也在公司群里适时贴心地嘱托。“自己觉得好,复测ok ,就来办公室。”
尽管岁末年初的忙碌,尽管街上没有什么人,可是目光所及,每一个不管老少男女都穿戴俨然,并且大多数人的神情都比我看上去端正。
冬天的风,在这海滨城市—厦门,也不会有寒冷。我裹了裹薄外套,正了正口'罩。而这,是这近三年来,一个平凡的午后。我大步流星地前往目的地检 测。
一切又是那样不寻常。
到了半下午就倒下了,之前一切如故的该跑步跑步,我照旧穿着相对运动的装束------我穿上从来没有在厦门穿过的秋裤。因为我突然觉得冷,关节酸疼的冷。铺天盖地的消息甚嚣尘上,不置是否,我唯一感觉就是觉得冷,每一次寒颤都像是席卷全身的寻找着攻击点,又像是正中靶心—--关节,膝盖深处的酸痛战栗开来。
由于一直顽固着坚持着信念“我没有发热,不要轻易吃药,多喝水” 。这是免疫力的正常反应。我大概真的也像一颗铁骨铮铮铜豌豆一样没有烧起来。到了第二天早晨,头痛感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思考。 脑海里忽然就奔出了麝月那句“他这会还不保养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须知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果断地服下一粒布洛芬。乱套的世界,免疫细胞努力地修复着秩序。好像没有那么难受了。
也正好是可以静下来的时刻。只有静下来,才会有所思考,才能有所感悟。平日的奔波劳碌让安静的思考成了奢侈的事情。
还记得2022年初时,在一位资深博主的公众号新年许愿文章的评论框里信心满满地定下的几个小目标,有当时我心底最迫切实现的愿望,也有心底小野心似的中长期规划,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却发现坐上的是反方向的火车,即使纠正,也要等到下一站。逝去的光阴却不再来。
遗憾么?伤怀么?一点点。又像也不必。值得欣慰的是,身体免疫的反应开始好转,再来审视这些目标时,有已经兑现,甚至远超目标兑现,可当时心底最迫切的愿望,至今没有完成。而这两个目标同时都与简书关联。
现在我就来回顾2022年这两个目标。
一.“给没有完成的日记,写划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篇从2020年就开始诉诸笔端的发表在简书上的回忆体日记《求医日记》,一写就写到了2021年,在写到日记五的时候,我给这篇日记取了一个英文名字《A Saved Land》,很抱歉我觉得中文无法精准传递,它不仅是自留地,也不仅是劫后余生,而是应存之地,个人情感酝籍的载体,是世间总有一份美好之地亦或空间、精神慰籍鼓舞激励着每一个平凡的朝暮。再后来写完日记六的时候,每每想提笔,心绪总会触摸到内心柔软的部分,总是会沉浸到2018年的那个夏天,单曲循环《起风了》......。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迈出车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犹豫/不禁笑这近乡情怯/仍无可避免/而长野的天/依旧那么暖……。
时间再倒回到2018年春,雨色空濛,在那个温暖而又清寒的东风里,信誓旦旦地执行着年度目标----夜跑减重;也为去欧洲去东南亚出差的签证准备着。生活却同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体检出房缺,在一通的手忙脚乱后,不同医院的几次超声检查基本诊断表明:常规性普遍存在的没有任何症状,但建议手术缝合。
年少轻狂的好日子一懂事就结束。那一刻,我表现的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从容,仿佛想证明自己无恙以打消自我那份若有若无的职业危机感,当然也有一份不甘心,我不承认是病了,因为无关“病”字的定义,更却有种草木皆兵的阴影,挥之不去,当即决定斩草除根,去上海专业医院手术。
你生病了,你去医院了,只是医生,有时候并不知道你的存在。他可能只是一堵无辜的白墙,被你狂热的惊天动地的,把你心里最想要的向往,在他身上全部投影一遍。
好似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推动着,在夹缝中求生存,身不由已,甚至来不及停歇和喘息。而我所经历的这些,在时代大背景下,既大,又小。
置身上海,吞吐无数过往目睹无数兴衰的长江、黄埔江、苏州河都在这里。落日长河,于是你会觉得在挟裹而下的历史河流里,作为个人,既不无辜也不渺小。于是有了求医日记的1.2.3.4.5.6 。日记的结尾是草木葳蕤,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不着痕迹地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生命权杖,紧握在手, 想着逶迤而来的求医之路,一切的事情我都无法左右,机械地被时间的手无形地推着一步不知下一步的走着。但冥冥之中却似又有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我。虽也有过失落的茫然,但后续却不是沉沦,虽然有裂缝,但是裂缝处却若有光一样,胸前的山谷里,猎猎风声回荡不息,但总有一双双温暖的手向我张开怀抱……我知道这一切离不开公司领导的支持,也离不开医生的帮助,以及那护工阿姨的协助,家人的关爱,给了我无限的力量,像是一位从山间学成归来的少年,在某一个经冬的早晨,踏雪而行,大步下山。
每每思及,却笔力无法表达。日记的结尾,一直搁置着……..
二.写三个短篇文章
在那求医的一段时间里,有了暑假。阅读了《呼兰河传》、《金华烟云》、《浮生六记》也读了《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心境有了历史观,再到写日记的过程里,忽地就很怀念童真童趣的小时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写下了一篇《龙虾记》。于是有了2022年写三篇短文章的目标----《童趣闲记》系列。
这一写,2022就写下了《鸣蝉记》、《楝树记》、《鸭蛋记》、《枫杨记》、《门缝记》,还写了《归来》、《浔阳这座城》等篇章。目标的兑现之所以大大超过预期,与《鸣蝉记》在简书获得消零派推文不无关系,彼时注册简书三个多年头才意识到原来在简书创作发文,不是墙脚边的花,孤芳自赏;也不是踽踽独行,无人欣赏。自以为只是一块“ a saved land ”,实则活跃者众欣欣向荣,有一呼百应的掌门“守护者联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伯乐精选;个人自筹自发的以及理事会组织发起简书里的各项活动,为创设简书生态活力而努力。优秀者众。
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大概也是在简书写文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因为那是我的节奏,我愿在简书写下自己篇章,那脚印虽然歪歪扭扭,但却是我最初的邂逅。因为热爱,所以努力。这大概就是“目标”带来的物外之趣吧!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从原地站了起来,握了握拳头。窗外雨色空濛里,河畔苍枯的木杨一树黄绿的新芽。冷黑的墙脚皴裂出深长逼仄的缝隙,碧绿的青苔仿佛从历史深处铺陈开来,写满了古老的故事。雨淅淅沥沥下在无边的天际,温暖而又清寒,带来了远方的气息。一场黄昏的东风雨里,四溢的雨水滴答声反而让心安静下来了,买辣椒也用券的《起风了》响起的真是时候,自己更是感受到拳头的力量了。
“从前初识这世间/万般流连/看着天边似在眼前/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回顾这一年、这三年,相信大多人的世界都经历了困难的跌宕起伏……..是啊,时代里每粒苦难的尘埃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肯定还有很多知名不知名的悲欢离合,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杨绛先生说: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不怕孤单,努力沉淀。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如果暂时不能改变什么,就先为了这不能忘却的纪念,记录吧。
如果记录,笔力无法表达,就阅读吧。
读读历史书籍名人传记,或者去古城小巷走一走,看一看。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历史有着虔诚的尊崇,透过历史的云烟,还可以决进退,可以辨方向,可以知所为所不为。
其实说到底,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人一个地方,对一个人影响能有多大,说不好,或许星星之火罢了。不过我喜欢挖掘史籍一些在文化上地域上契合的地方,虽然浅薄,或者说是牵强,聊胜于无。记不得也没关系,能有只言片语的传承,晓得个其中一二,我觉得就够了。
2023,与我,就带上一份松弛感,就用这首《起风了》掀开岁月的新篇章。不管岁月静好,还是兵荒马乱,支棱起来,勇敢地奔扑下一站,让自己成为一束光,即便微弱,也要如星星之火,照亮整个世界。
愿新年,胜旧年,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