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做孩子教育的人都知道跟小朋友说话,请尽量蹲下来。孩子从这个肢体动作会感到你对他的尊重与亲近。多数孩子接收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感官,甚至通过语言跟孩子工作,你得通过更多的感官媒介与操作,而不是一直讲道理。
叙事是一种美学。叙事也是一种实践。叙事趋向很重,是属于个人的独特知识与能力,即在地性知识,其中往往存放着许多珍贵与热情的故事情节。在叙事治疗概念里,很重要的是要先把眼光对焦在人们生命热情的所在。也就是人在做哪些事情的时候,眼睛是发亮的,笑容是满足的。不过,从孩子发展的概念或文化对孩子的期待角度来说,我们习惯不去关心孩子的热情在哪里,而是关注孩子应该做什么,会做什么才是正确的、有用的。大人对于孩子常有许多定好的标准,这些标准代表着主流文化的观点和要求。
如果我们把在地性与主流比喻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事业,那么往在地性的事业望去,长可窥见孩子们的天赋与美好。往主流的视野望去,许多活的和主流期待不同的孩子,生命中似乎只剩下不足与问题。在这样的眼光之下,孩子的生命只会日渐干枯,如何有力量走向健康与丰富?叙事取向助人者要在叙事氛围里和孩子接触,事业上要学习打开再打开,打开到可以跨越应该和正常,跨越主流的标准,看得见孩子更多的美好。叙事取向,深信看见人的天赋和美好,能让人获得尊严与力量。